十一月的香港,阳光洒满中环林立的高楼,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然而,这个平日以金融与商业闻名的核心区域,今天却多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科普志愿者正手持传单,向过往市民热情讲解科学知识。这是香港人文和自然科技研究院举办的"科学走进生活"科普日活动的现场,旨在将深奥的科技知识与人文思考带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早晨九点,研究院的三十余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早已在中环地铁站出口、皇后像广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布置好展位。他们不仅准备了图文并茂的科普传单,还带来了许多趣味科学小实验装置。印着"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气候变化与香港生态"等主题的传单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很快引起了上班族与游客的注意。
活动组织李然教授在现场亲自向市民讲解:"我们特别选择中环作为活动地点,就是希望打破科学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科学应该像这里的咖啡香一样,自然地融入城市脉搏。"他指着传单上关于脑机接口的插图解释道,"这些技术看似遥远,实则与每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
本次发放的传单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既包含前沿科技解读,也涵盖人文社科思考。其中"数字时代的人际联结"章节引发不少年轻人共鸣。在香港交易所工作的林小姐表示:"传单里关于科技伦理的讨论让我深思,创新不能脱离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特别设计了中英双语对照版本,并加入盲文触点,确保信息传递的无障碍。这种人性化考量获得多位外籍人士和视障人士的称赞。
这场持续整日的科普活动像一粒种子,在中环这片商业沃土中播下科学的萌芽。香港人文和自然科技研究院表示,将继续推出系列科普举措,让科技与人文的对话贯穿城市发展。当金融中心的霓虹亮起,那些夹在公文包里的科普传单,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知识生态,见证着香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科学人文精神的不懈追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