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运团”津门探趣,领略因“河海汇流”融铸而成的独特津味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25-02-17 13:04:06

  2月17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策划,优酷出品,优酷人文承制,茅台1935独家冠名的网络视听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第九集播出。“走运团”来到天津,兵分两路感受地道津味。天津为什么会成为哏儿都?“走运团”在天津会遇见哪些“俗世奇人”?麻溜儿收拾收拾,哏儿都走起!

  爱乐之城:“走运团”探寻津门妙趣

  走运之旅的第九站,阎鹤祥、周轶君、马家辉、段志强与新成员——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总负责人张谨、国家一级作家梅毅集结天津,开启大运河的津门之旅。“走运团”率先来到煎饼果子店,体验摊煎饼、揽生意,周轶君手法娴熟,马家辉“自愧不如”转为捧场“大客户”,阎鹤祥化身活招牌营业生意爆棚。一份津味儿早餐打开了天津运河美妙的一天,接下来,“走运团”分成两组寻找天津卫的“哏儿”和“乐”,感受“爱乐之城”的地道津味。

  阎鹤祥、马家辉和周轶君前往王串场公园,无论何时都热闹非凡的体育公园里藏着不少身怀绝技的天津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喊声功、跟着节奏一起拍腿的集体运动、体操、毽子……嘉宾们在这里遇见了72岁还在玩单杠的“年轻”大爷、臂力惊人的非遗石锁队,强健体魄下是天津人不服输的年轻的心,“被迫”加入健身队伍的阎鹤祥和马家辉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另一边,段志强、张谨和梅毅在天津海河冬泳基地参加了一场露天交谊舞会,与大运河边穿着时髦的“姐姐”大爷们伴着复古音乐尽情起舞。嘉宾们不仅见识到了最难水上运动——水翼板,更被运河上冬泳的大爷大姐们深深感染,是什么样的快乐与松弛让段志强直呼要来天津“学习一下怎么度过退休生活”?

  从煎饼店里大姐引用郭德纲的话“要是有窟窿怎么办?拿鸡蛋找补一下”,到耍石锁大爷调侃阎鹤祥“坯子份儿大”,天津话贯穿了“走运团”的这趟旅程。在开运会上,天津人梅毅谈到,“天津话是幽默语言的代表”,其中蕴藏着天津人豪爽的性格和主打松弛感的三观。正如段志强所说的,“天津人很有主体性”,每个生活在天津的俗世奇人,遵循着“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人生哲学,过着松弛而快乐的日子,演绎着独特的津味生活。

  三会海口:“走运团” 探秘天津文化脉络

  天津的“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这里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千百年来,大运河塑造了天津的城市气质。杨柳青古镇石柱上画着运河两岸繁忙的景象,永乐码头的《潞河督运图》浮雕墙描绘着清朝漕运盛况。“走运团”来到玉成号年画坊了解杨柳青年画,为自己“量脸定制”款的年画团扇上色,体验这项结合了运河沿岸各地美好、吉祥元素的传统艺术;在三岔口回溯运河入海口的变迁,南北运河交汇入海,带来了天津城的发展,也让开启桥成为这里一张特有的基建名片。

  隋唐时期,天津被称为“三会海口”,兼行海运和河运,成为了北方运河沿线受海洋文化影响最大的城市。“走运团”两组成员分别寻访天后宫庙、看津门法鼓演出,回溯元朝时南方船工沿运河带来妈祖信仰的历史。“先有天后宫,才有天津卫”,一句俗语让马家辉发现了香港与天津的相似之处,两座相隔2000多公里的城市,因为妈祖文化遥相呼应,奇妙地串联起来了。

  天津作为运河要道,商贸兴盛,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各种曲艺也在这里扎了根。旅程的最后一站,阎鹤祥带着“走运团”的伙伴们来到了天津德云社,在天津最早的戏曲演出场所之一——东天仙戏园旧址圆了一场“走运团”的相声梦。张谨、梅毅打快板,马家辉、周轶君说评书,青衫长褂一抖,“德运团”的汇报演出满是“哏儿都”的精气神。

  海河联运给天津带来了码头经济,东西南北海陆在此熔于一炉。天津人将生活百态藏于说学逗唱,以津派快乐绘成了一张“现代上河图”。走运之旅行至尾声,让我们继续北上,前往大运河的北端终点追溯这条千年水脉的前世今生。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