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至6月5日,Luan Gallery 迎来了丁昱丹(Yuna Ding)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柔性屏障》。展览以一种近乎悄然的方式打开,空间中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声高的宣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渗透式的力量:如同水进入土壤、空气浸入肺部,不以暴力迫使,而是通过亲密的温度完成规训的植入。在丁昱丹的视觉体系中,权力不再是外部施加的命令,而是一种被内化的感受机制——它以关怀为名,塑造、延伸甚至模糊了个体的自我边界。
这一思考并非孤立于某一件作品之上,而是贯穿她多年来对情感政治与亲密关系的研究脉络。她所关注的,是伊娃·伊卢兹(Eva Illouz)所提出的“情感资本主义”逻辑——情感并非仅仅属于私人领域,而是被制度化、市场化,并在关系中承担维系秩序的作用。而在《柔性屏障》中,这一逻辑被进一步拆解为身体感知的经验:福柯所言的“规训”不再通过宏观机构显形,而是在爱与关怀的细微表述中被日复一日地复写与接受。
展览中的作品《于鱼之爱》是这一研究路径的一个浓缩节点。在这件作品中,鱼的流动性与水的不可握持性构成了亲密关系的隐喻——爱与被爱的双方如同共处于同一片水域,却无法脱离彼此的流体环境而存在。鱼既象征着滋养的对象,也暗含被收容、被观赏的限制;而水的透明与笼状结构的实体并置,让观看者在视觉与心理之间感到微妙的不安。德勒兹曾言,“流动并非无界,而是不断被重新界定的界线”,而《于鱼之爱》正是这种被重新塑形的亲密流动的可视化。
丁昱丹在形式上拒绝直接的自传式叙述,她将个体经验转译为符号与材料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可触、可感却带有克制距离的空间语言。苹果、鱼、笼状物等反复出现的意象构成了她的象征词典,它们既指向情感中的脆弱与滋养,也同时指涉着限制与依附。柔软的织物、可塑的结构与插画式的平面细节共同营造出一种临界状态:观者被邀请进入,但每一次靠近都伴随着轻微的约束感。
《柔性屏障》中的“屏障”并非直白的阻隔,而是一种顺着情感流动而来的渗透性力量。它们不正面冲突,而是缓慢重写个体对爱、关怀与自我定义的语法。正因为这些力量以温柔之名出现,它们更难被明确指认,也更容易被主动接受。在这一意义上,展览不仅是对个人亲密史的视觉整理,更是一次情感政治学的现场演绎——它让人看到,权力如何通过关怀本身得以延续。
丁昱丹拒绝为观众提供单一的答案或出口。她的现场更像是一间情感的诊断室,符号与场景在此并置,成为触发自我投射的媒介。观众在游走中可能意识到,那些以爱与温柔之名出现的“柔性屏障”,或许正以无声的方式塑造着自己的反应模式与感受结构。展览的力量正在于此——它不直接改写你的结论,而是让你在离开时仍无法停止回味那种温柔的代价,以及在这种代价面前,我们还能保留多少自我。
作为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柔性屏障》不仅集中呈现了丁昱丹近年来在多媒体创作、情感政治与亲密关系研究上的重要成果,也为她的视觉体系在本土语境中的落地提供了关键注脚。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她长期研究与创作脉络的缩影——一次在温柔与规训之间,冷静而深刻的对话。
展期|2024年6月8日-6月12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路55号A5 LUAN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