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文艺专访蔡康永:刀枪不入的人生“杠精”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8-12-21 10:03:21

  2018年9月19号,北京大兴区的星光视界中心,《奇葩说》正在如火如荼地录制之中。

  在几百平米的录像棚里,蔡康永、马东、薛兆丰、李诞坐在五颜六色的布景中央,唇枪舌战,妙语连珠,笑脸可掬。

  蔡康永穿着绿色的外套,肩膀上的乌鸦换成了“情商课”三个字,灰白的头发比年轻人专门染的更好看。

蔡康永在录制现场 / 图片来源:微博

  这几年里,蔡康永投入到这个节目,温柔地挖好陷阱,缓缓地一一布下他早就准备好的“弹药”,优雅地看嘉宾们纷纷掉落,他乐在其中。

  当比赛进行到严肃的环节时,蔡康永用他独特的语气,正在跟大家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调节气氛——他说因为妈妈很早就生病去世,于是干妈想给他的爸爸介绍一个阿姨。

  但因为这个阿姨过年的时候并没有给他和家姐红包,而是只给了一盒瑞士巧克力糖。

  蔡康永和家姐心生不喜,“我们要现金啊!”

  回忆中的过往令在场的人们笑作一堆。

  眼前的场景,着实无法让人把蔡康永和刀枪不入的“杠精”画上等号。

  ZAKER文艺带你,走进蔡公康永的“杠精”人生。

  ZAKER文艺专访蔡康永: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杠

  1962年蔡康永出生于台北,6岁开始唱京剧,11岁登台献唱《四郎探母》,并早在1973年由中国电视公司录影播出。

  从幼儿园到高中,他都是在台北市知名的私立学校再兴中学度过的,他同学的父亲都是清一色的名门权贵,在校其间,蔡康永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的NO.1。直到大学。

  这一次,他杠上了父亲。

蔡康永在UCLA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访中,他自己跟我们说了这段小故事:

  “我家人非常希望我去国外读书,我们经过商讨,达成了妥协:

  我愿意去念书,但我要念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那么什么科目是我认为值得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的呢?我选了电影。

  我父亲是非常不满这个专业方向的,可能在他的观念里,小孩去国外读书是好事,但读的科目,不应该是类似电影这种虚无缥缈的主题,于是当他的朋友问起你儿子在做什么时,他都含糊地说,哦,他去UCLA读电……影。

  ‘影’字说得非常模糊,他的朋友还以为我去读电脑,就附和说,‘啊,电脑很好啊,很有未来’。

  面对父亲的不理解与自己的坚持,出身优渥的蔡康永,留学的日子里也体会到了没钱的痛苦。

  因为每次拍摄作业的钱都要自己出,大大增加了他的经济负担。

  为了能把生活费留下来拍片,他规定自己每顿饭的价格只能在7块人民币左右。床垫、家具都去捡路边别人不要的抬回家里。当时他为了省钱,已经很久没有吃到米饭了。

  于是他去了学校旁边的一家日料店。因为害怕消费太高所以只点了一份米饭,旁边的日本客人看到十分心疼,就把自己桌上的剩菜给他吃。

  那是蔡康永第一次感受到被施舍。

《LA流浪记》插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很好奇在UCLA的那几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笑笑说:

  “在我整个的求学生涯中,UCLA是最有助于学生养成完整人格的学校。

  UCLA做的很多事,是非常天方夜谭的,他们对我这样一个外国学生所知不多,就给了我学费全免的优惠。

  鬼使神差地请到影史上第一大师奥森威尔斯驻系指导,学生可能有一些古怪想法,导师认为很有趣,也会千方百计帮你实现。

  在UCLA的体制下,我很扎实的受了惠,原因很简单——那个体制,是一个敦促人良性竞争、成全人自我实现的体制。”

蔡康永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的蔡康永,或许刚刚意识到“自我实现”真真是什么。

  ZAKER文艺专访蔡康永: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

  毕业后他做过编剧,还曾签入知名的邵氏电影公司,几番转折后,他当了主持人。

蔡康永曾出演许鞍华的《狮子山下》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康永说,如果自己毕业了就去拍电影,“我会变成另一个人。”

  后来《康熙来了》一录就是12年,在康熙10周年的庆典上,詹仁雄曾爆料说:“10年前,我们第一次进棚,蔡康永和小S录完影说的第一句话是:‘可不可以不录了’。”

  人本来就是矛盾的个体,最宽容的人最挑剔,最温和的人最无情。

  《康熙来了》录制完最后一期之后,蔡康永在微博上写下:“十二年来,有笑泪,有阴晴,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只是日常。”

小S和蔡康永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次,他杠上了观众。

  一声淡淡的,“我的康熙时光,再见啦”,为我们的青春回忆画上了句号。

  他跑去拍电影,写书,不亦乐乎,这两件事在他生命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采访中我问道,“您更偏好哪一个?”

  蔡康永打趣地说:“对于当下看抖音长大的这一辈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我们这一辈可能就忌讳多一点,加上我是学电影的,所以对影像看得很重。最初我是不能接受在手机上看《教父》,觉得这对于《教父》是羞辱吧。怎么能够在手机上看呢?

  卓别林的影片,或是《阿拉伯的劳伦斯》这种影片,至少应该用房子那么大的银幕打出来啊。我这两周在做一个很有趣的事:每天看三部电影,求学以来听到的片子,不管是印度电影、希腊电影还是意大利电影,都拿出来看。

  但是,每看完两部以后,我都必须赶紧看一部好莱坞电影,才能活得过来,前面两部把我累坏了。老电影的节奏很慢,我需要一边读书,一边等它的情节往下走。有时候我已经埋头读完好几章,抬头一看银幕,啊,它还停留在那个场景啊。这种时候,书就是救我命的恩人啊。”

蔡康永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伴随着观众的不舍与不解,他却真的为自己,好好活了一次。

  ZAKER文艺专访蔡康永:为你自己,活一次

  他是一个为了不晒太阳过个马路都要打车的人,他是一个为了让插画师拿到稿费而出书的人,我们喜欢他语言得体又不失幽默,喜欢他温润细腻却又严肃犀利,喜欢他最宽容又最挑剔,

  喜欢他总用娓娓道来地揭露人性...

  终于,他杠上了自己。

  他出了一本实用书,可蔡康永却跟我说:“小时候,我很抗拒变成实用书的作者。小时候进书店,看到墙上的畅销排行榜上,心中会愤怒,就觉得这些实用的书,占据了书店最好的位子,把我心中严肃文学的创造者的作品都挤到了角落去。

  在我这个阶段,我已经不鄙视工具书了,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困扰,如果一本书,能够帮你解决一个问题,我认为它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这一次,他呼吁所有人为自己而活,“我们最好兴高采烈地活到最后一秒钟,不要跟自己和解,你要跟自己抬杠,这是我认为的人生。”

  ZAKER文艺独家出品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