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万娱引力携近期大热的现场沉浸娱乐“触电”亮相本次电影节,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影娱联动”和“游娱联动”理念,引发业内关注。
“触电”瞄准电影第二票房
“触电”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把粉丝放入全真还原的电影场景中,由专业演员扮演剧中角色,观众因自身选取角色不同,因而观看不同剧情,完成不同任务,探索不同剧情的全新现场互动娱乐。因为“触电”可以取材于用户喜欢的一切小说、电影、电视剧,因此“触电”的首部作品选择了时下的IP之王《鬼吹灯》,打造“触电·鬼吹灯”。
这种全新的玩法吸引无数“鬼吹灯”的灯迷和充满表演欲、好奇心的年轻人前来,自开业以来,位于西单大悦城9楼的“触电体验馆”门口常常出现观众排长队等待体验,一票难求的景观。
有别于传统现场娱乐,“触电”做的是基于IP的沉浸互动体验。因此,触电的研发方万娱引力创始人周箫称“触电”为成为未来电影的第二票房,在电影下映期,拍摄期,成为延续IP生命周期的新娱乐。也因如此,“触电”成为了本次电影节最受片方青睐和期待的娱乐产品之一。
看完电影玩电影,“影娱联动”引发新想象
“影娱联动”之所以充满想象空间,是因为“触电”打造的娱乐体验,成功的将粉丝对IP的热爱,转化成了日常消费和日常伴随。触电体验馆大多开设在交通便利的购物中心或大型电影院附近。以“鬼吹灯”为例,在电影的静默期或者下映期,鬼吹灯的粉丝们可以在购物中心的“触电体验馆”中玩到“触电·鬼吹灯”。
虽然“触电”聚焦IP在线下的极致娱乐体验,但也丝毫不放弃线上营销和聚集玩家交互的部分,比如从研发阶段开始,“触电”团队就会与IP粉丝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众创、众造的方式,吸纳粉丝印象最深的场景、情节来形成独特的交互玩法;比如在进场之前,粉丝都要通过扫描公众号二维码选择角色获取剧本,这样一方面获取了玩家数据、一方面又增加了线上玩法入口可能。也会通过每日迭代的方式,将来玩“触电·鬼吹灯”玩家体验反馈回产品中。因此,“触电”区别于传统一成不变的演出产品,真正实现“千人千面”
首创“游娱联动”,打造IP的020模式
从小说到电影,《鬼吹灯》构建出的盗墓世界吸引了众多“灯迷”。随着电影下映,“灯迷“的热情因电影下映而“无处安放”。现场娱乐与手游便成了则是延续IP生命周期的代表,“触电”将自身擅长的线下沉浸娱乐体验与手游所擅长的线上代入体验进行联动,带来的是游娱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交互体验。
“未来,在‘触电’的研发层面,我们将于引入更多线上游戏的玩法和对抗技能,让更多线上的玩家通过手游参与‘触电’的众创与众造;在交互层面,线上的玩家们可以在游戏中选择角色,并在遍布各地的‘触电体验空间体验馆’延续真人现实版的游戏体验。在场景、舞美、道具方面,我们将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玩家将会发现线上游戏的场景、道具在线下的‘触电体验空间馆’都一一找到了对应。再也不会有人说,游戏是虚拟的了,因为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丰富生动的延续。现场娱乐是线下,手游是是线上,游娱联动起来才算是形成了IP开发的020闭环。”周箫在谈及“游娱联动”时兴奋的说道。
联动开发IP,“触电+”要做IP架构师
根据《2015-2016 中国泛娱乐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在泛娱乐产业链中,电影、电视剧、音乐为代表的中游运营层拥有1000亿至2000亿元市场空间,而游戏、演出、衍生品等为代表的下游变现层指向2000亿元以上规模。过去四年,泛娱乐的核心产业均处于长线上升情势之中,总产值由1888亿元增加至4229亿元,游娱联动,未来前景不容小觑。
未来IP的开发,将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品类,跨领域、跨技术甚至跨次元的开发成为可能。因此在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万娱引力同时向外界宣布启动“触电+”,首次对外公布了“触电”与暴风魔镜、地球入侵、次元文化在VR、AR以及二次元方面的跨界合作,“触电+VR影院”、“触电+AR社交”、“触电+二次元真人秀”等新鲜合作揭开面纱。周箫并表示,“触电”的跨界大门完全开放,将不断升级这款中国沉浸娱乐第一IP的想象空间,欢迎各界英豪与“触电”一同联手打造互动跨界的IP新玩法。
为延长IP的生命周期,IP潜在价值的挖掘与用户关系的重塑已经成为关键。IP背后有一批对IP充满情感、文化和消费认同的人群,因此,IP的不断演进是粉丝群体对IP的不断迭代和推动。同样,未来“游娱联动”的运作方式,会更依赖于粉丝的力量,通过众创、众造等方式,不断给“触电”和“触电+”嫁接的IP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用户说了算”。
电影内容的制作与发行,是目前电影产业的“红海”,而“后观影”市场,目前仍是一片空白。电影作为短时间内快速积累粉丝势能的大流量娱乐产品,如何留存IP势能、粉丝效应,以及接入观众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年轻的万娱引力和“触电”,给了我们一个惊艳又性感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