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总会认得》是苏妙玲第二张国粤双语大碟首波国语主打,《你的眼神》是蔡琴的成名之作,两者看来毫无关系,却因为两位不同时代的女歌手,在中低音区上的特色,以及近似的“眼神”主题,而在跨越三十多年的长河中有了交集。
和早期民歌时代的蔡琴一样,苏妙玲的中低音特色就是一种声线的本能、本色和本质,而且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特点,就公式化的将自己设定成那种成熟和老于世故的那种沧桑感,更没有利用这种优势,去机械地玩复古、玩怀旧,以至于最终把自己当成一种复刻版的留声机。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却唱出“老娘们儿”的感觉,固然可以吸引一时之眼球,但这样的演绎,即使你的声音在真唱,但你声音中的灵魂却出卖了你,让你的真唱仅仅成了机器般的发声。
恰恰相反,在苏妙玲的中低音音色中,呈现出的却是她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清新与青涩,以及那种有血有肉的青春奔流、有情有义、敢爱敢恨。也正是如此,这种民谣般朴素、纯质的情感表达,糅合上中低音的磁性嗓音之后,也才有了一种更精巧的平衡感。听来不会让人觉得太压抑,也不会觉得过分轻盈;听来不会让人觉得太清新,更不会觉得很甜腻。
而在新单曲《眼神总会认得》里,其实最值得一提的,反而不是苏妙玲的声音特点,以及她在把握上的一些技巧运用,却是那种明显连贯、流畅的情绪递进。那种明显已经将作品的词曲消化,并成为自己记忆一部分并重新启动画面的演绎,这就非常典型的入戏,而这种入戏的结果必然会让人觉得走心。这种流畅感不仅让整首作品有了一个很好的完成度,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歌手与歌曲之间,通过演唱这个行为进行连结的过程。因为在《眼神总会认得》这首作品里,你更多能够感受到的是苏妙玲的倾诉、叙述、表白,甚至因为这种极具个体的感性,忽略了歌曲的主歌与副歌这些结构。歌曲也因此真得成了歌曲,而不是一种投放市场的K歌产品。
当然,这首《眼神总会认得》在音乐上给人的一体感,除了赵浴辰的曲、苏妙玲的唱之外,香港音乐人何山的编曲和梁基爵的制作同样功不可没。后两位音乐人作为“人山人海”团队非常重要的音乐人,一直以来给人留下更多印象的,或者还是那些丰富的电子音色,以及绚烂绮丽的氛围营造。不过,在《眼神总会认得》这首单曲里,何山和梁基爵用的却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主歌的钢琴伴奏到副歌的鼓点推动,也让作品的编曲为歌曲主体,提供了一种最恰到好处地循序渐进感,先抑后扬的处理,不仅很好地渲染了苏妙玲的情绪,也让音乐整体上显得非常具有层次感,而且体现出一种歌者自我感性的立体化。尤其主歌与副歌过渡段瞬间的安静与静谧,更有种将聚集突然之间对准苏妙玲的感觉,在背景虚化的同时,也让她的歌声更有种独语与倾诉的感觉。
没有时下唯高音为美的炫技,也没有所谓国际化的曲风标签,苏妙玲的新单曲《眼神总会认得》,却以眼神交汇这样一种方式,让人对她想要表达的情与爱、变与不变,就此心领神会。音乐,某种时候是唱与听的传递,是音符与音乐符的交流,但同样也可以说这种眼神交会间的感受与共鸣。曾经,我们有《你的眼神》,如今,我们有《眼神总会认得》。
文/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