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茶馆相声演员赵津生首登央视春晚
穿大褂说流行语
今年除夕夜央视春晚,天津茶馆里的相声“大腕儿”赵津生将和姜昆、戴志诚一起表演长达14分钟的《和谁说相声》,网友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一睹这位天津笑星的风采。
对于赵津生来说,能有机会走上春晚舞台,很大程度上缘于3年前的一次相遇。2006年,身为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的姜昆带着多家媒体到天津考察,在茶馆里看到正在说相声的赵津生,像是发现了一件宝贝。2008年10月,姜昆曾给赵津生打电话邀他一起合作上春晚,但遗憾的是那次作品没能通过。一年后,重整旗鼓的姜昆再度向赵津生发出邀请,在经过了长达几个月的排练、修改、审查、联排之后,三个人表演的《和谁说相声》终于即将登上央视的春晚大舞台。
“我们这个节目开始叫《换人》,矛盾点是作为我——50多岁一个天津相声演员,穿着大褂,但说出的都是很时髦的词汇,所以给人一种新鲜感。这个作品里的词汇太新了,索马里、哥本哈根,我都不熟悉,光哥本哈根我就背了很长时间,写在墙上反复背。”
姜昆的相声基本功特别扎实
几个月的排练,赵津生大部分时间泡在北京。“单日子进台,双日子姜昆老师安排工作,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场所,面对观众验证这个作品的成败。”演出中的亲密接触,让赵津生对姜昆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人说姜昆的相声太高调,离老百姓太远,实际上我们私下里演出,演完后他跟戴志诚返场,就可以看出来姜昆的基本功特别扎实。因为他的职务原因,很少去剧场说传统节目,所以有人对姜昆有些误解,其实他很会说相声。”
赵津生眼里的姜昆是一个既认真,又随和的人。“我们合作的这个段子改了9稿,排练时他给我提意见——你必须不能使相儿,如果使相儿就是对这个段子没理解;我也给他提意见,他也能特别谦虚的接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上台演出下来,他会随手找条毛巾擦汗,渴了看桌子上有水,问一句这谁的水,拿起来就喝。”
春晚过后谦祥益见
赵津生12岁跟随王凤山先生学快板,20岁登台说相声。后来在马三立先生的推荐下,他拜了范振钰为师,也是马家门的传人。在天津茶馆,观众都知道赵津生外号叫“小眼子”,“其实我眼睛并不算小。”赵津生说起这个外号的来历,“1977年我写了段相声《浪子回头》,当时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刮刀落地,挽救后进青年》,写了当时河西区发生的真人真事,我用这篇文章为原型改编创作了一段相声,主人公叫‘小眼子’。当时曲艺团在全市的文化宫、剧场演出,那段相声特别火,走在马路上就有人喊我,说这不是说小眼子的那个嘛!这样一来二去这个外号就叫响了。”
赵津生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说相声的,“我个人的想法,我不是草根,所谓草根是没经过专业训练,没有干过专业的演员。我12岁学艺,进过曲艺团,我在部队工作过,一直都是说相声,有师承,不是我自己在家里悟出来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春晚之后,赵津生又会出现在天津的各个茶馆舞台上。他说,今年上春晚最初节目时间定在8点多,原本想一下节目就开车赶回天津,到谦祥益茶馆放炮过年。但现在节目往后调整,也只能是初一早晨再回天津了。“回来还要在茶馆里说相声,有演出肯定要去,但干别的我不干。” □ 记者/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