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失败的《风声》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09-09-23 14:35:39

两个角色设计,都犯了同样毛病——过-于外露地表明她的背后身份了

    中国娱乐网讯 看上去像什么呢?太像一出电视单元剧了。与无格局、无气派和无特色的一般电视剧无异。

    视野狭窄、结构单一、为谍而谍、单薄刻板,在结构上已经注定了本片最大结症就是乏味。最令人不奈的是,动不动就来段字幕,进行解画、点明,你以为这是默片?也许,它是为了照顾看惯电视剧的观众?生怕观众看不明白。尤其是结尾,张涵宇竟要特地主动去探望李冰冰,将事缘从头到尾不规则解说一遍。我的天!还特别说明,“我们(指他和周迅)是共产党派进去的”!为什么不可以是国共两党合作呢?事实上,他与周迅潜入敌营,延安方面也可以,重庆方面也可以,因为全片全无这方面的交代,到末了,忽然来个说明“我们是共产党”,岂不是画蛇?好弱智。倘若说张涵宇和周迅分别是国共两党派到敌营中却不知情情况下而先有误会再而合作,可能会更有戏味些,也更符合当时实际情形,至少历史感也强一点点。但突如其来这一笔“画蛇”,不止是来得突兀,还似是特地为圆说而圆说,太生硬不过了。

    说他像部电视剧,因为场景的规定与剧本结构的注定。例如人物关系的简化到了再难以简单的地步,因此人物之间的感情完全被稀释(乃至是一种彻底),了乏层次,然后在简化了的人物之间玩某种同样简单的游戏——谁是老鬼?因此缺乏层次的结构也就成为本片最大软肋,然后进入盲区——那就是为了谍战而谍战。囿于剧本缺陷,全片几乎就只在那座孤堡里面进行。问题是这座孤堡并无带给可以满足好奇的需求,来去就是从孤堡的A场景到B场景,接着就是从B场景转到C场景,然后又回到A场景。我不会去说孤堡里面展览什么刑具、刑罚,这倒不像影片在事先进行宣传那样带给观众特别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事实上,影片也没有在视觉上给我们什么特别的感觉,平面感仍然较强,画面与景深之间的交替或影像描述甚至灯光也没有做到一部出色电影该有的成绩。整个摄影结构、技巧和手法不能说没有设计,只是这种设计却没有一种流动的转换感,刻薄一点说,是呆滞的。如此,将其与电视剧作同比是恰当的。于是,我们会发现,在剪接上也就帮不了本片的忙。

    对一部“非山寨”式制作而言,要求得稍严苛一些,完全必要。

    剧情与情节安排上,老实说,悬念不强。谁是“老鬼”或“老枪”都不重要,重要在于角色设计上过于刻意地营造时,希望与观众一起玩“谁是老鬼”的游戏过程中,就不那么过瘾,不那么好玩,也不那么疑鬼疑神,相互猜疑。例如,李冰冰一开始就是一种酷感,编剧是希望观众能够堕入其“局”中——“就是她”。但后来观众都会很早就知道:“果然不是她”。因为李冰冰太外露的形体的表情早就告知观众,她不是人们需要认真猜测的人。英达和苏有朋就更用不着说了,就算是比一般智商还要低少许者也知道他们两人是“无辜”者。

    剩下来的就周迅和张涵宇了。两人在阳台相遇,张唱起了那段戏曲,然后周搭讪,经已让人若有所知;后来张在受刑后昏迷再唱起同一唱段时,聪明的观众亦已猜中九不离八——他不是老鬼就是老枪。观影经验稍足者当然会晓得这唱段不会无缘无故重现的。至于周迅,她犯了一个与李冰冰同样的毛病——她性格外露情形与李冰冰太过对立,装得太过着迹了。阅历较深的观众会知道,越有背景者(影片中交代周迅的家庭甚有背景)就越有嫌疑,从《建国大业》中傅作义的女儿是藏在其父身边的地下党就晓得。何况她两次反复说“过两天就出去”这句对白,装着很不在乎样子,其实已让人生疑。这种生硬和非常脸谱化的表演、角色处理,至令角色设计失败。此外,好几次强调她为李冰冰缝补旗袍,便已暗藏机关。后来果然如是。至于黄晓明饰演为了家族面子而誓要破获我方间谍网,同样牵强,因为他还极之稚嫩,演不出那种气度与性格,特务头子会是这种姿态的吗?看过《希魔撞正杀人狂》(又名《无耻混蛋》)里面那样双重间谍的纳粹特务头子就知道,相形之下,黄晓明真是太“菜鸟”了!——虽然我个人看好黄晓明的将来——但不是现在。

    当没有振憾性角色令影片人物给观众带来冲击时,那么,这种类型片就显得有些平庸。

    因此,不得不说,《风声》全盘失败了。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