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席张斌教授获得“琶洲领军算法师”称号!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25-10-13 09:31:26

  南都湾财社讯,在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生态赋能大会中,香港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席张斌教授被授予“琶洲领军算法师”称号,

  “琶洲领军算法师”可在次年纳入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新评定的15位“琶洲领军算法师”,都一定程度代表行业的最新趋势。

  本届大赛以“算法领航 琶洲奋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肯尼亚、法国、美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全球30余个国家的8131支团队同台竞技,创下中国算法赛事规模之最,向世界发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国强音”!

破冰到巅峰

  琶洲算法大赛——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布局的“关键落子”,自2022年启动以来,以雷霆之势完成从“破冰”到“国内顶尖”的惊天跨越。

  2022年,首届大赛由海珠区人民政府主办,一举打破空白,吸引国内262支队伍参赛,首次在算法领域发出“广州声音”。

  2023年,第二届大赛全面升格,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聚焦工业、医疗、交通、能源、科技五大领域,全球21个国家、3300多支队伍参赛,规模翻倍、热度爆表。

  2024年,第三届大赛实现华丽蜕变,中国信通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国家队”强力加入,首设大模型挑战赛,创新推出“企业出题、全球解题”,全球6003支队伍竞技,引爆创新浪潮。

  此外,第三届大赛还成为青年人才直通大厂与名校的“金色台阶”——去年的冠军选手,凭赛题作品一举拿下互联网大厂Offer,或被全球QS前50高校录取,更有选手将参赛成果转化为顶级会议论文。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以赛引才、以赛招商、以赛聚产的全球平台”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三年来,大赛累计评选出41位“琶洲领军算法师”,14位“琶洲新锐算法师”,引入170个人才团队,落地百度ARM云全国总部等企业超60家。人工智能产业在这里加速集聚、蓬勃成势。

  本届大赛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聚焦真实产业需求、创新市场化办赛模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名片”、集聚全球智慧的“新窗口”、科技企业涌现的“新平台”。

  大会特别打造了30米长的“产业星光大道”,展示了大赛及琶洲的大模型创新成果。

  本届大赛共有183支队伍进入决赛,82支参赛队伍获奖。大会更是首次将表现优异的选手纳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名录,彰显了大赛举荐英才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第四届大赛能够跻身国际顶级赛事行列,源于其始终坚持并深化的五大核心特质:国际性、专业性、实用性、公平性与开放性。

  亮点一:高手云集、跨洋互动,国际性日益彰显

  本届大赛参赛范围创历届之最,形成了“立足湾区、联动全国、辐射全球”的格局。

  全球30个国家的顶尖团队积极参与,8131支队伍报名参赛、增长35.4%,其中海外地区队伍达651支、增长26.9%。国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占参赛企业的比重达60%,QS全球前10的高校有6家参赛,140家全球前100高校队伍报名,包括麻省理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首设“国际AI赛”,实现中外算法精英巅峰对决,搭建人工智能合作“金桥梁”,这一举措成功构建起跨越国界的顶级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网络,让中国人工智能的开放合作生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亮点二:专业性权威引领,创新成果“爆发”

  大赛成果获行业广泛认可,除提供百万奖金外,更提供算力券、人才奖励、融资贷款等在内的千万级专项孵化资源,“琶洲领军算法师”可在次年纳入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新评定的15位“琶洲领军算法师”,都一定程度代表行业的最新趋势,对医疗、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有效推动科研和产业融合。

  最令人瞩目的是,琶洲算法大赛组委会正式成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官方提名单位。

  “这是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业内人士表示,“吴文俊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设立,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象征。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吴文俊奖”提名权限,除了琶洲算法大赛组委会外,其他8类都是国家级或省级的权威单位。

  亮点三:实用性导向鲜明,推动创新与产业“零距离”

  本届大赛突出“为用而赛”,聚焦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与堵点,以真实场景驱动算法创新与落地应用。

  在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板块,开设由哈啰、电信等企业自主承办的13个品牌杯赛,为企业解决“高价值、高难度、高频发”的真实痛点。

  “我们找到了破解关键基础设施智能化难题的金钥匙”,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方电网连续两届作为命题企业,已将大赛作为解决业务堵点的平台,与赛事优选团队建立长期合作,促进了在新能源汽车车桩分配、企业碳排放核算等领域的创新。

  亮点四:公平性贯穿始终,构建透明可信竞赛环境

  本届大赛从机制设计到评审执行全面优化,为每一位参赛者提供清晰、规范的竞赛环境。

  大赛重磅组建了院士级评审天团。由戴琼海院士、陈俊龙院士、魏少军教授、谢胜利教授等领衔,汇聚来自高校、龙头企业及投资机构的百余位资深专家,确保评审工作权威、严谨。

  评审机制强调“技术+应用”双维评价,既关注算法创新与性能,更侧重其在实际业务中的适用性与落地潜力,让获奖项目的产业价值和转化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亮点五:开放性协同聚力,共建创新生态

  大赛历时五个月,从启动开始面向全球征集赛题,创新铺设“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以及国际AI赛五大赛道,涵盖19道赛题,完全打破地域、单位与身份限制,鼓励跨领域、跨地域协作创新。

  首次启动的“全运会”全民AI赛更是一大亮点,以“未来全运,科技跃动”为主题,向全民发出邀请,鼓励公众使用生成式AI生成作品,吸引1329支队伍参赛,各有10支队伍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受欢迎奖,真正实现了“开门办赛”,让人工智能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

  大会现场首发了多项重大合作与创新成果,顶尖专家带来的主旨演讲深刻洞察行业未来,现场创新思维激荡,共识与信心不断凝聚。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