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和自然科技研究院主办海洋经济学术研讨会,擘画大湾区蓝色发展新路径
香港,2025年9月23日 —— 近日,由香港人文和自然科技研究院(Hong K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的 “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创新研讨会” 在港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以及英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的专家、产业领军者与高校学者共 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顶尖智脑共探核心议题,多维视角解码蓝色经济
研讨会以 “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协同发展” 为主题,设置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及成果展示三大环节,聚焦四大核心议题:
海洋科技与新质生产力:甘平教授团队展示了新一代互动海洋环境影像化平台的创新应用,该平台实现 “海 - 陆 - 气” 三维耦合建模,为海洋资源开发与政策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中国海洋大学韩立民教授则从 “蓝色粮仓” 建设切入,提出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需强化人才培育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路径。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价值:邱建强教授分享了新物种发现成果,强调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用;国际可持续发展学院主席王象志教授进一步剖析了生物多样性的经济转化路径,为海洋产业创新提供新思路。
海洋工程与空间利用:多位企业界代表围绕 “未来海上人居”“船舶装备升级” 展开讨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构建 “科研 - 制造 - 应用” 一体化产业链,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
政策协同与区域合作:与会代表Joris博士提出,需建立海洋环境协同监测机制,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陆海空间资源统筹管理,深化海洋生态保护、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成果落地与联盟倡议,凝聚发展合力
研讨会现场发布了《香港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梳理了香港在海洋科研、航运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核心优势,并提出三项行动倡议:建立大湾区海洋科研数据共享平台、设立海洋产业创新孵化基金、开展青少年海洋科普联合项目。
香港人文和自然科技研究院 Lee Datminger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搭建了跨地域、跨领域的交流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与产业方案,助力香港成为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