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 一只会说话的大熊猫“貊貊”登陆央视网、爱奇艺、红果短剧等平台,一场“科幻+文旅”的精彩故事,以四川雅安的秀美山水和文化底蕴为舞台,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由央视网、荥经貊貊文旅出品短剧《寻找会说话的貊貊》开播以来,充满科幻色彩与满满“活人感”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观剧体验,同时,“科幻+文旅”的有机组合让更多人看到了雅安荥经的青山绿水和非遗文化。“科幻+文旅”不仅为短剧的类型化发展给出了新解法,也给眼下竞争加剧的地方文旅融合提供了讲“科幻”故事的新思路。
脑洞大开点燃用户好奇 好故事永远有吸引力
“熊猫开口说话了”,《寻找会说话的貊貊》巧妙借势国民级IP大熊猫(古称“貊貊”)的顶级流量,将《山海经》古籍中的瑞兽传说与现代科幻设定无缝嫁接。“会说话的貊貊”这一核心设定成为有效的叙事钩子,让观众在频繁的屏幕滑动中愿意驻足。基于科幻设定的“陌生化”处理,故事成功点燃了用户的探索欲,而想要真正留住观众,需要扎实的故事内核。这只会说普通话的大熊猫“貊貊”用一条跌宕起伏的线索为我们引出了形形色色的精彩人物,自带雷电效果的“七劫散仙”、能与动物对话的“德鲁伊”、穿越时空的“烂柯人”……这些超脱常规的角色设定沿着环环相扣的线索脉络依次登场,一步步带领观众进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幻世界。精彩的科幻故事给持续的话题讨论和用户主动进行二次传播打下了良好基础。短剧虽然时长短,但对故事的要求并不应该降低,好故事永远是吸引观众、实现深度传播与长尾效应的根本磁石。
超现实表达融合纪实手法 打造沉浸叙事新模板
《寻找会说话的貊貊》的“科幻+文旅”魅力,不止于一个会说话的熊猫设定。它将雅安荥经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科幻滤镜进行了“实景幻化”。云雾缭绕的龙苍沟、奔腾的青衣江被赋予天马行空的想象,文旅元素成为推动剧情、制造悬念、烘托氛围的核心叙事元素之一。观众在跟随主角探寻貊貊踪迹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引领着“云游”荥经,山水景色在科幻设定下被赋予了新的神秘色彩和故事生命,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同时,短剧采用的“伪纪录片”创作手法,提升了用户的沉浸感——通过模拟真实跟拍、手持镜头和纪实访谈等“伪纪录片”特有的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进一步打造了一个虚实交融的想象空间。这种由“实景幻化”与“伪纪实”手法共同编织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观众深度卷入剧情,更在虚实交融的沉浸中产生更多代入式的思考,打造短剧沉浸式叙事的新模板。
科幻文旅深度融合 探索文化产品新形态
《寻找会说话的貊貊》通过“科幻+文旅”的深度有机融合,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产品内在结构。剧中将荥经的山水地标与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嵌入科幻世界观,使自然景观成为蕴含神秘能量的“秘境”或“时空节点”,非遗技艺则被创意转化为驱动剧情的“超能力道具”或“沟通媒介”。用“陌生化”手法创作的虚构故事,与众多荥经当地的真实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有效激活当地文旅资源的吸引力,又增强了内容的传播穿透力与沉浸感,提升了观众线下打卡、体验真实场景的意愿,成功实践了一种“叙事驱动、科幻赋能”的文旅传播创新玩法。
《寻找会说话的貊貊》科幻和文旅两大元素的碰撞,迸发出的能量令人欣喜。“科幻+文旅”深度融合,不仅成功破题短剧类型化探索新解法,更为地方文旅在移动端主战场扩大声量找到了全新突破口。在传播实践中短剧的“短”应该指向更短的传播路径和更直接的用户反馈,而其在叙事空间、创作手法和文化承载能力方面都有无限潜力等待挖掘。期待更多像《貊貊》这样的“融合创新体”涌现,在方寸屏幕间开拓短剧的长期主义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