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鼓韵震山河!电影《威风锣鼓》定档 8 月 8 日燃情上映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25-08-05 15:01:17

  锣声铿锵,唤醒千年文明记忆;鼓声激昂,奏响时代青春强音。

  由北京水火友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冀志远执导,吕佳壕、陈雨彤、曾德峻、李福锁、杨秦珍、薛云彪等演员主演的山西传统文化题材电影《威风锣鼓》正式宣布定档,将于 2025 年 8 月 8 日全国公映。影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为创作核心,将黄土高原的鼓乐传奇搬上大银幕,必将在暑期档掀起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风暴。

  非遗赋能:黄土高原唤醒沉寂血脉

  影片以晋南威风锣鼓为剧情原点,聚焦上个世纪初,霍家塬和柏树坡两个因为锣鼓而有世仇的村子,因为一段姻缘,再次开启斗鼓之战的故事。先辈的恩怨如何化解?传统的技艺如何传承?威风锣鼓的未来又在何方?《威风锣鼓》用一个足够曲折又荡气回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霍大风、柏青子和程山三位年轻人在艰难中的抉择,也看到了在几位年轻人的努力下,威震四方的威风锣鼓焕发了新的生机。

  影片巧妙融合威风锣鼓的艺术魅力与当代青年的成长困惑,通过 "比鼓招亲"、" 非遗传承 "等情节,将鼓乐竞技的紧张刺激与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交织呈现。无论是黄土高坡上百人齐奏的震撼场面,还是师徒间眼神交汇的无声传承,都让观众近身感受到威风锣鼓“刚柔并济、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

  正如导演冀志远所言:“ 鼓是中国最原始的打击乐器,鼓文化又代表着中国古老民族的地域文化。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岁月里,成长在这块黄土塬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情,书写了一段段千古流芳的鼓文化传奇。黄土塬的壮阔,汾河水的滋润,太行山的巍峨,造就了山西五千多年的黄河鼓文化。”,而《威风锣鼓》正是通过电影语言,让古老鼓乐活在当下,让现代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震撼力量。一句“锣鼓好打,人难做”,放置于任何时候,都有其启发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使命:电影艺术镌刻岁月光影

  "鼓者,天地之音也。" 从尧舜时期的祭祀仪式到现代舞台的艺术表演,威风锣鼓始终是黄河文明的精神图腾。影片通过霍大风的成长轨迹,深刻探讨了非遗传承的当代困境:当传统技艺遭遇市场化冲击,当年轻一代的审美发生偏移,如何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找到生存土壤?

  影片中,霍大风与程山斗鼓之后,也终于明白了锣鼓精神,开始在晋南各处收集鼓谱,他也终于从中感受到了更多来自先辈的文化承载:丁村的鼓点子就糅合了先民的喜怒哀乐,平阳鼓乐就包含了尧舜禹的大鼓正音,李世民的霍邑之战就有了唐王点兵的鼓点子,大槐树底下响彻着我们锣鼓千百年来的威风……虽然我们统称“威风锣鼓”,其实在韵律和节奏层面,却是千变万化,各有千秋。

  因此,影片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霍大风与程山虽然在斗鼓之后已经握手言和,但他们却能够深刻认识到,要保护各村的锣鼓的独立性与唯一性,能够彼此提醒“不要为了今天的和,而乱了自家村的鼓点子”,或许这才是让传承继续保持最原汁原味的本色特征的关键所在。片中那句 "这生我养我的黄土原,就是老祖宗的鼓" 的台词,正是主创团队用电影的光影所镌刻出的答案。

  时代共鸣:深厚文化哺育热血青春

  影片在山西取景期间,组织上百人锣鼓人参与拍摄,形成 "全民参与、共护非遗" 的文化盛景。这种 "电影 + 文旅" 的当下创新模式,不仅让山西为更多观众所熟知,也让威风锣鼓再次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焦点。电影《威风锣鼓》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展示晋南锣鼓文化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这个 "流量为王" 的时代,《威风锣鼓》选择用最质朴的方式打动观众 —— 没有流量网红,没有特效堆砌,有的只是一群追光者对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

  影片中霍大风与青子因鼓生情的浪漫场景,与现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表达的心理形成强烈共鸣;师父那句 "汾河、黄土,这是千家万户的锣鼓" 的台词,更是让观众感受到根植于大地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威风锣鼓传承千年的鼓韵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来自未来的召唤。让我们8 月 8 日走进影院,在震撼的威风锣鼓声浪中感受中华文明的脉搏,在青春的热血中见证非遗传承的力量。这一场跨越千年的威风锣鼓盛会,等待与所有观众的双向奔赴!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