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颜色》圆满收官:中国颜色凝聚万千诗意,展现颜色中的东方美学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24-01-10 16:50:00
  

  2023年11月8日,由抖音出品,贾寅超导演,戴修扬作为编剧的纪录片——《了不起的中国颜色》(2023)正式上线,本片携手以“东方彩妆,以花养妆”为理念的国风彩妆品牌花西子,围绕“青黄赤黑白”五种传统东方色彩为核心,以东方文化为母体,传承并弘扬东方之美。流金岁月中,中国传统色逐渐从“传统”走向“时尚”,花西子更是将中国传统色应用于其产品中,用中国妆和中国色为切入点,极致呈现东方色彩美学与女性魅力。文化与色彩交融,独特视角下,中国历史文化以一种别样的讲述方式,呈现在大众视线中。

  “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历史长河里,闪烁着每一笔颜色的光辉,《了不起的中国颜色》圆满收官,无论是娇媚的胭脂,还是皎洁的月白,只此青绿的石青、浪漫优雅的松花黄、清雅绝色的黛色、这些色彩的起承转合间让世人见证了中国颜色所蕴含的无限魅力。

  中国的色彩凝聚万千诗意,节目播出之后,便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热议,“胭脂、月白、石青、松花黄、黛色”这五种颜色背后的历史故事跃然眼前,不少的观众直呼色彩有了具象化的代表。《了不起的中国颜色》每一集都是单独的篇章,由曾黎、张艺凡、宣璐、蒋梦婕、张俪五位艺人作为国色推荐人和演绎嘉宾共同勾勒出一幅浪漫的缤纷画卷,诠释东方美学的无限魅力。用户可在抖音、西瓜视频、鲜时光TV等平台搜索【了不起的中国颜色】进行观看。

  视听的双重享受中,看见中国传统文化沉淀

  “美是艺术的最高原理,同时也是最高目的。”歌德如是说,《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不仅画面精美,更是将美的意义升华,书写了执着与释怀等情感的“美”,引领观众见证历史人物的成长与蜕变。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颜色不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符号和传承,这种短小精悍的纪录片很有学习意义。”网友们纷纷表示,这部纪录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关于颜色的故事,非常具有可看性。《了不起的中国颜色》已正式收官,全网总曝光量突破8亿,正片累计播放1亿,站内相关总播放量超4亿,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与喜爱,大部分网友感叹一部“关于颜色的纪录片却传递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东方美学的内容,视角非常新颖”。对于纪录片比较感兴趣的网友则被内容深深吸引住,感叹“一开始点开这部《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也是机缘巧合之下,但是看了一集就开始慢慢着迷,作为纪录片,能做到这一点的真的是不多,很能说明这剧情的抓人程度。”此外,也吸引了众多学术党的讨论,进一步探索《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中的艺术形式与学术价值。

  从叙事角度来看,《了不起的中国颜色》聚焦于历史文化长廊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对颜色的运用与传承,用唯美的视听表达,呈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古老文化沉淀。第一集中上官婉儿巧用胭脂遮盖脸上的伤疤,创出“花钿妆”这一妆容,成为了当时女子间的潮流,不少网友都在感叹“古人在色彩运用上的巧思”。

  “这些颜色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的缩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网友看完之后,被影片中的细节和情感所打动。这部纪录片舍弃了宏大叙事视角,以一种非常规记录视角、第三方观察视角下来挖掘每一个故事的情感与细腻,无论是上官婉儿“花钿妆”的由来,还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创作过程中的执着,都在鲜活有力的告诉我们,颜色背后绚烂的文化光阴。

  色彩下的文化沉淀,探索中国颜色的学术意义

  为了更好的展现颜色的文化渊源,《了不起的中国颜色》邀请了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宋建明,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系副主任关东海两位专家,更深入地剖析解读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宋建明提到“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要素构成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叫做五行”,而中国传统色系便是与五行相生,五行所对应的颜色便是“青黄赤黑白”。这部纪录片五集内容也是对应五种颜色展开,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方式溯源与科普东方美学,让观众沉浸其中,让更多人能够从纪录片中感受瑰丽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此外,《了不起的中国颜色》凭借其艺术化表达获得了不少影视学、艺术学考研学子的追捧,不少专家输出了自己对于纪录片观后的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认为:“《了不起的中国颜色》有意思、有意义地讲清了五种中国传统颜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深意。”诚如所见,《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以情感打动人、用文化浸润人。在光明日报高级编辑、编务统筹李春利看来:“只有5集,每集20分钟,却像展开一部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以年轻化的现代语境揭示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这短短的5集篇幅,勾勒出了最动人的情感画卷。

  东方意蕴传承千年,在《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认为:“《了不起的中国颜色》纪录片以明星推荐人为媒、以颜色为介、以故事为线,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博大和东方美学的韵味、意境等润物无声地传递给了观众”,在打动观众的同时,将纪录片所特有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拉到最大值。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珍的眼中“《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作为一部纪录片具备了诗意的语言符码和审美意境,让纪录片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品”。

  颜色不止是一种情感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教授关玲细致地剖析了每种颜色中蕴藏的意境美学:“上官婉儿和武则天,胭脂红和花钿,女性智慧和女性的独立品格让历史有了一抹瑰丽。白居易和月白色的故事,是诗意是情感是东方想象,是用颜色演绎的意境。宋徽宗与石青,是千里江山如故的夙愿和壮志未酬的怅然。薛涛的松花黄和草木染的含蓄,不仅是国家非物质遗产,也是中国意象。卓文君的黛眉是远山与丘壑,是坚定与潇洒。”正是有了这些故事做媒介,让这部纪录片的艺术性得以充分凸显。

  在众多专家的眼里,《了不起的中国颜色》是对中国传统色系和美学的一场溯源,更是将颜色呈现在生活领域的延展,透过一幕幕的镜头传达到我们面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了不起的中国颜色》的创新在于选择颜色作为独特切口,在历史脉络中寻找积淀在颜色中的文化意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中国颜色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为有这样丰富的历史典故作为其文化底蕴的生动注解”。

  光阴千年流转间,品味东方美学的诗情画意

  《人民日报》曾发布过一句话——“当我们有足够好、足够多的作品和产品,来提升对何为美、何为时尚的定义权、话语权,才能走出被西方审美文化带偏乃至被其所侵袭的境地。”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传统色也正在逐渐从传统走向“时尚”,东方之美也逐渐被世界看到。

  中国传统色彩是鲜活的,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的。纪录片中薛涛笺所用的“松花黄”便最具代表性。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松花是立春的色彩,娇嫩的色彩下,是不拘一格的特立独行感,没有过于艳丽的抢眼,却有沁人心脾的舒适感。

  “一种颜色一寸心,中国传统色取于自然万物,了不起的中国颜色惊艳千年,蕴含中国人观察记录世界的方式拥有独属于中华民族气韵的典雅,这部片子值得一看!”网友在看完纪录片后,也深深地体会到每一种颜色背后的中国历史,加深了观众民族文化自信,让如今“莫兰迪”“多巴胺”等颜色盛行的当下,看到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与传承。

  中国传统色彩流转千年,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布匹的染色、瓷器的上釉、山水画作等等,古人的智慧和情趣也真切地被彰显其中。《了不起的中国颜色》通过艺术层面的颜色与美,展现了东方文化的气韵与智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感受中国传统色的魅力,也希望中国传统色彩也能够成为引领时尚的流行标志。(作者:欧敏)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