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生命力能够吸引、打动观众
谈到这部英模题材剧为何如此受欢迎?该剧出品人赵璁表示,除了黄大发的奋斗故事打动人心,用心制作的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而蓬勃的生命力能够吸引和打动观众。
《高山清渠》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的真实事迹创作,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之所以投拍《高山清渠》这部英模题材剧,是因为这部剧真切关注了普通人的伟大人生。“最近网络上大家都在讨论‘小镇做题家’,近几年,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作为影视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照和展现普通人,普通但不平凡的人生。”赵璁说。
在赵璁看来,《高山清渠》不只是反映英模事迹,更表现了普通人的人生高光。该剧主人公黄大发,出身深山,父母双亡,住过草棚,尝尽人间疾苦,是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但他不普通的地方在于经历的这一切,都让他更加坚毅果敢。并且在党的思想引领下,黄大发最终带领全村人民战绝壁、挖水渠,从天河引水,脱贫致富。
这样传奇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赵璁说:“我们相信将黄大发真实感人的事迹创作拍摄成一部电视剧,对英雄事迹进行细致刻画,落实到地,聚焦人物‘不忘初心’、‘坚韧不拔’的精神,会让观众产生更加直观、清晰的感受,能让更多人学习和发扬黄大发精神,为共创和谐美好幸福的明天而奋斗。”
《高山清渠》播出后,剧中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恰如黄大发的性格和人生注解,激励了很多观众。在赵璁看来,黄大发是一个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奋斗了一生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的务实、忠诚、执着,不仅为共产党员写下了最好的注解,更值得每一个普通人学习和传承,更给年轻一代树立了乐观向上,为梦想不懈奋斗的人生态度。赵璁表示:“一辈子,一条渠。这些故事和成就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启发:让我们去思考,在家国共振、城乡共鸣的环境下,如何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过得更有价值。”
打造英模精品:真实是第一要务
作为首部以电视剧形式展现黄大发英雄事迹的现实力作,《高山清渠》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以真实为基础,挖掘展现了英模题材剧的特色亮点。首先,该剧故事改编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山神》,这在文学层面上,已经给《高山清渠》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该剧又力邀国家一级编剧雷献和加盟,所以在内容上,两位大咖给了这部剧的制作很大的空间和强力支持。
其次,在中组部和贵州省委领导的协调下,剧组主创在开拍前实地采风,在更加深入了解贵州和黄大发事迹的基础上,着力追求真实质感。“作为一个农村戏,无论是人物造型、故事场景还是人物表演,我们都追求‘真实是第一要务’。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没有美颜、没有滤镜,所有演员都在极力去贴近原型人物,配以美术、道具去真实展现贵州山区的“粗粝”感。在此基础上,楼健导演尤其看重画面和整体调度,着力去做一些有差异感、戏剧化的设计,在整体影像质感上,形成了粗粝有趣的原生态美学风格。”赵璁说。
此外,草王坝是一个“有水但渴水”的地方。从地形图上看,这里形如漏斗,常常是天上下雨地下漏,尽管降雨丰沛、河网密布,但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赵璁表示:“这就造成《高山清渠》中不仅植被丰盛,还有很多雨戏。有赖于我们有非常专业又有创造力的制片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这次创作。”
不忘初心,用心用情,执着坚守
《高山清渠》播出后收视强劲,备受年轻观众追捧,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赵璁表示:“这是我和我们公司的第一部剧,感恩我遇到的所有合作伙伴,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让我们的作品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最令赵璁骄傲的是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跟团队一起,讲述英雄故事,展现老支书黄大发的“传奇”人生,让写在纸上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简介活了起来。
从《大山的女儿》到《高山清渠》,近期播出的英模题材剧部部火爆,热度很高,尤其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随着时代审美和文化生态的变化,包括英模题材在内的主旋律剧如何创制,才能赢得观众,吸引年轻人成为影视工作者探索的热门话题。作为首部作品就一炮而红的影视出品人,赵璁坦言:“从老支书黄大发身上和合作的众位前辈身上,学到的所谓成功秘诀,就是12个字——不忘初心,用心用情,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