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科技+全文娱服务平台猫眼发布《2022年3月至5月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数据显示,3月中旬起中国电影市场受疫情影响,经受了自2020年春节档以来的又一次严峻挑战;进入5月以来,市场升温趋势初显,其中各假期档有明显反弹波动,成为向好拐点。
近3个月来,中国电影市场从全国影院营业率不足50%,至端午、儿童双节票房拉出回升曲线,虽然市场活跃度相比往年同期差距明显,但观众的观影需求依然有所展现, 为行业传递了正向信号。
春节档影片超长霸榜 各属性影片积极填补偏好缺口
今年年初,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电影市场的“后春节档”新片供应不足,以致出现春节档电影超长放映现象,持续为电影市场贡献余热。2月1日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在进入3月后仍蝉联两周票房冠军,《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在3月之后仍有票房破亿的出色表现。春节档影片的长尾效应不仅为3-5月的大盘做出了贡献,也让自身票房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相比较来看,今年春节档电影与去年同时段票房表现基本持平。
从人群分布来看,亲子市场需求稳定,票房表现也最为平稳,《哆啦A梦》因端午档延续的亲子氛围,稳稳“拿捏”住30-39岁亲子属性观众。既有亲子属性也有青少属性的《坏蛋联盟》,凭借其“全年龄”属性抓住市场需求,在亲子市场有着不俗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获亲子群体的同时,《哆啦A梦》借着六一的节日契机通过怀念童年仪式感的方式调动了更多年轻观众,《坏蛋联盟》更是因属性与时机无意间的契合,充分享受到了年轻观众缺口红利,成为六一档和端午档的票房亚军。
从地域分布来看,四线城市复工进度优于全国,票房占比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3-5月为强功能性进口电影集中期,而这类影片在国内的观众人群大部分聚集在一二线城市。报告显示,进口电影虽然在四线城市的票房不及预期,但口碑表现不错,中国观众愿意为其出色的特效和画面而买单。类型明确、功能性强的电影有助于观影决策,可以作为市场上长期供给的品类,这也是本次疫情影响给电影市场带来的启示之一。
公众假期引发票房反弹 为电影市场增添向好动力
4月下旬随着多地影院陆续复工,加上五一、520、六一、端午等节假日的到来,电影市场开始陆续发力,票房多次出现反弹,创月内票房数值新高,为电影市场打开向好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观众的占比长时间多于女性观众。由于清明节国产影片后续不足,导致3、4月进口电影高频上映,单一的电影属性令女性和年轻观众的活跃度降底,而大量观感刺激和娱乐性电影令男性观众观影需求得到较大满足。五一假期间上映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适时填补了女性市场下沉空间,率先享受女性观影缺口红利,并与《我要我们在一起》、《暗恋·橘生淮南》一起将女性观众占比拉回50%线。
需要关注的是,受各地陆续复工复产的影响,2022年第22周因端午、儿童双节叠加周末假期,将电影市场周票房拉高至2.73亿,这也是市场开始回暖,城市票房结构逐步趋向于正常的一个信号。
从报告中展示的《2022年4月观影意愿及选择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多数人期待重回影院,且疫情对观影偏好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效果显现,票仓城市逐渐解锁以及热门影片上映,中国电影市场的有望再度活跃。
在暑期档来临之前,大体量新片将相继归来。6月10日与北美同步上映的《侏罗纪世界3》,或将成为接下来影市回暖拐点。截止至6月7日,北京市营业影院数已提升至156家,营业率突破60%。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反复虽然对电影行业短期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电影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北京和上海头部“票仓”的逐渐复工,以及长达90多天的暑期档到来,此前被抑制的影院消费有望得到一定释放,电影市场也将重新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