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表现手法,弘扬家国情怀,《铁道英雄》观摩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21-11-18 13:46:49

  中国娱乐网讯www.yule.com.cn  11月17日,电影《铁道英雄》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影片主创与来自学界、电影业界和文艺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展开热烈讨论。在与会专家看来,作为红色经典的全新演绎,《铁道英雄》所采取的创新表现手法、所表达的坚定家国信念、所传承的民族情怀等都值得称赞,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表达,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1-合影
2-电影《铁道英雄》专家观摩研讨会现场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和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创新表现手法,演绎银幕经典

  《铁道英雄》改编自“鲁南铁道队”的抗战事迹,讲述抗战时期,临城一带八路军第115师“鲁南铁道队”与敌人斗智斗勇,保家卫国的故事。

  据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介绍,《铁道英雄》的创作初衷,更多的是表达对电影本体的尊重,对枣庄抗日铁路英雄的敬畏。在他看来,精品影片既要有自己统一的魂,更要有多角度的演绎,要有各自的风格与特征,这才是一部影片能够打动人的核心所在,才能真正丰富电影市场的供给,满足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称赞,《铁道英雄》是近几年以电影本体为基础、正面表现主旋律题材的优秀影片。在故事核心内涵上,避免了表面化,深入挖掘了其中的精神内涵;在革命(集体)英雄主义的刻画上,突出了英雄人物的个性魅力。老洪就义前以帽掩面的创新手法,老王软弱又坚定的矛盾塑造,都真正做到了有血有肉,实现了民族抗战精神的升华和弘扬。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一川认为,影片场景刻画感染力十足,故事节奏流畅抓人,结构处理实现重构,人物塑造生动形象,细节处理前后呼应;此外,最重要的是,把现代革命传统与鲁南抗战文化、传统文化进行了结合,挖掘和拓展了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强化了“八路军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赵卫防指出,影片堪称“新主流”大片的力作。前半部利用雪景加重了悬疑色彩,后半部分以枪战凸显战争动作场面,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实现了多类型与主流价值观的对接,在“铁道”IP上,更突出“英雄”两个字,经过新的诠释新的突破,完成了英雄的闭环与推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认为,影片在结构上,采用纪录片式的开篇,突出了原创性,把铁道英雄的故事和整个抗日全景勾连起来;在内容上,实现了有限篇幅内,情境渲染与故事情节的协调互动,入党宣誓的片段,用无声的视听语言传递了崇高的信仰感;在元素处理上,谍战元素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可看性,使得老王等英雄角色的人物塑造更加丰满。

  热血铁道英雄,诠释家国信念

  回望历史,抗战期间涌现了无数平凡英雄,此番《铁道英雄》将视角对准抗日背景下,容易被忽视的普通抗战英雄,以期能够诠释全新的家国信念。据影片导演杨枫介绍,之所以选择“铁道英雄”这个素材,是因为想挖掘此前影视艺术作品没有充分展现的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115师的真实故事,希望秉承尊重历史、尊重平凡英雄的心态,对历史进行重新梳理和挖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称赞《铁道英雄》“重回历史现场,重构经典故事,重现牺牲价值,追问生命意义,探索当下中国电影的悲壮美学,凸显电影中的民族自信”。在他看来,影片对英雄和日本人的写实性呈现,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性,最后两位主人公跟敌人同归于尽也更显悲壮,更突出了民族的英雄主义,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硬核。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影片从小人物出发,挖掘平凡英雄的闪光点,同时又以小见大,提炼集体主义精神,用递进的结构、创新的表达方式、类型化的视角、工业化美学呈现,完成了特殊历史时期老洪老王两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创作,实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的统一。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表示,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铁道英雄》很好的实现了还原历史、尊重历史、忠实于历史逻辑。老洪是典型的英雄主义;老王是平民英雄的代表;其他的人物(如小石头)则是被唤醒的普通中国人形象,三重景深共同组成了一幅以硬汉美学为特色的宏大抗战全景图,是一部有追求、有质感、有情怀的优秀影片。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影片尊重历史,敬畏战争中的人,对观众内心的冲击尤为强烈;回归电影本体,塑造了悲壮抗战中的平凡英雄,非常具有感染力;尽量用镜头说话,采取大量的俯拍效果、黑白色调反差,呈现了更逼真的效果;动静结合,动作戏之外,文戏的处理同样让人紧张;人物的塑造鲜明,老洪老王两个主角一冷一暖、一明一暗、一庄重一诙谐,具有激情的吸引力和剧情推动力。

  秉承民族精神,锻造红色精品

  近年来,弘扬主旋律的商业电影成为新主流,并日益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铁道英雄》非常值得评论界的推荐。影片的创作难度非常大,既坚持了对红色英雄的崇敬,又实现了红色题材的创新表达,满足当下观众对电影的视听需求;刻画了非常人性化与接地气的英雄,对兄弟情及父子情的刻画,显示了极强的张力;具有强大叙事节奏和动力下的大场面、强剧情、强节奏,视听风格非常完整。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丁亚平认为,《铁道英雄》尊重历史,注重细节,是演技和影像的胜利,是践行人民史观的重要作品。影片对历史充满情感,实现了真实性与典型性、文学性与历史性、普通英雄与民族大义的三重结合,形成了群像与个人英雄既有反差又特别巧妙的勾连,引导我们正确看待历史,反思历史。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影片较好的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再生长,尺度拿捏非常精准,情节上既有艺术性又不脱离现实;影片很巧妙地完成了与当前年轻一代观众的对话,用独特的美学特色完成故事的创新;情感塑造兼容并蓄,通过集体英雄的塑造,歌颂了普通大众,于无形中将红色基因根植到新的土壤,实现了家国情怀的传承。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王纯认为,《铁道英雄》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呈现了战争背景中,中国传统内涵下的集体英雄主义,是对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文化传承。在当代语境下,类似作品的出现,可以有效对抗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影片采取很多二次元和类超级英雄的设计,也有助于实现与青年观众更有效的沟通。

  正如嘉宾主持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所说,“影片《铁道英雄》既有《风声》的谍战因素,又有《八佰》的战争片风格。影片把镜头对准平民英雄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让我们在重回那段悲壮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他们大无畏精神的同时,倍加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这才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从《铁道英雄》可以看出,整个创作团队对电影本体和电影品质、对电影工业化的重视程度,而这正是中国电影整体提升的根基。影片在主题塑造、题材选择、叙事表达、细节处理、环节把控等方面都十分精良精准,在我们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希望更多的创作团队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共筑电影强国,为文化强国贡献电影力量!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