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表现,灯塔数据显示,2021年暑期档上半场(通常指7月份),国内票房收入为32.26亿元,如果剔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过去三年(2017年至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为50.5亿元、69.64亿元、57.56亿元。
此外,数据显示,7月份总出票数1.51亿张,对比2019年减少了7%;总场次2324.79万场,比2019年高出109%;平均票价36元,比2019年高出1.4%。即今年7月份排片场次比2019年涨了一倍,票房收入却少了44%。
具体到影片来看,“二八现象”甚为凸显。在7月份上映的48部影片中,票房收入不足50万元的就有25部,占比高达52%;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的只有6部,而超过5亿元的则仅有《中国医生》(12.38亿元)一部。不少院线电影的票房收入甚至不足5000元。其中,7月9日上映的《芬芳的红杜鹃》票房4110元;7月10日上映的《橙衣天使》票房3193元;7月16日上映的《大树下的守望》票房2948元;7月23日上映的《八义村的半农时代》票房仅2905元。从类型来看,往年暑期档主力——动画青春片表现也不及预期。动画片方面,除《白蛇2》外,被给予厚望的《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4》《俑之城》票房收入都未达到亿元;青春片种子选手《燃野少年的天空》《二哥来了怎么办》不但票房不及预期,口碑也遭遇滑铁卢,两部电影豆瓣评分均为4.5。
今年暑期档还不如2020年,去年暑期《八佰》票房达到30亿元,今年的《中国医生》目前票房还不足15亿元,我认为其题材并未吸引主流观众。更深层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大片投拍断档,比如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就受此影响停机近一年,于去年11月份才重新开拍,而现在上映的大部分电影还是2019年遗留下来的;第二,目前立项报备和成片报备审查的周期拉长,导致很多电影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宣发,比如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被拖至今年6月份才开机;第三,电影投融资寒冬持续,很多大片难以筹措到足够的拍摄资金,受疫情和整体社会因素影响,小的创新公司倒闭很多,大公司资金也不充足。
好莱坞大片的缺失也是暑期档冷清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年,《蜘蛛侠》《变形金刚5》《侏罗纪世界2》等好莱坞大片是暑期档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而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好莱坞电影纷纷选择线上发行,减少了对国内院线电影的供给。
发行最大问题是仓促,因目前公映许可证申请周期过长,比如《中国医生》在上映前三四天才拿到公映许可证,发行团队根本没有时间开展工作,因此,这部影片没有来得及点映就直接上映了。
电影制作人王家乐表示:“短期来看,暑期档下半场(8月份),爆款潜质只有《怒火·重案》及《长津湖》,此外动画片《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这两部电影宣传工作比较到位,也有望冲击10亿元门槛,但具体还是要看影片质量。总体来看,下半年的市场情况并不乐观,根本上还是题材内容缺乏,而近期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增多,大家都愿意出门到拥挤的地方,影城等开放性娱乐场所区域性运营也会受到影响。像我做电影的人从疫情前到现在就看了《怒火·重案》,其主要原因疫情因素,都不愿去人多的地方,再一个对电影匠人陈木胜最后作品的关注,他的作品都算得上精良之作。”电影制作人王家乐期望国家政策方向激励各种题材的创新,政策方向决定了市场的导向,同时也呼吁所有影视从业者加大内容创新,不要一窝蜂的扎堆儿,这样华语电影才真正的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