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夏日之夜的即墨古城,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一曲曲美轮美奂、传承和创新并重的电锡塔琴音乐,把“2018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推向了高潮。
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印度的“国宝级”大师Niladri Kumar精彩绝伦的演绎,可谓完美诠释了2018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国际化视野、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融合,跨界、传承和创新并举”的主旨内涵。这一让世界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的音乐节活动落地,不仅是给上合组织峰会的一个献礼,更为“一带一路”文化板块增添了新内涵。
在这个遇上端午节、父亲节的“2018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里,在即墨古城县衙广场的互动舞台和学宫 “民谣在路上”workshop上,也如约上演了致力于世界音乐演出的Balkan Awareness乐队、自带西域游牧民族气质的沙棘草乐队,以及用方言进行创作的冯翔的精彩表演。同样是国际化和民族性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征服了现场的游客和市民。
国际、古典和现代交织 印度“国宝级”大师精彩演绎
Niladri Kumar是印度锡塔琴世家第五代传人。Niladri Kumar 4岁开始学习锡塔琴,6岁登台;他的父亲、导师Kartick Kuman师承Ravi Shankar(拉维·香卡)。Ravi Shankar是印度一代西塔琴大师,三项格莱美获奖者、印度国宝勋章Bharat Ratna获得者、甲壳虫乐队吉他手George Harrison的恩师、美国著名女爵士歌手Norah Jones的父亲。
印度国宝级大师Niladri Kumar是全球公认的偶像,他不仅是传统和古典音乐的传承者,更引入了现代和跨界的元素,是创新和国际化的开创者。
在“民谣在路上”音乐工坊,以及鸭绿池戏台,国际音乐大师Niladri Kumar带观众体验了一场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音乐之旅。锡塔琴繁复的操作和稀有的特性,在其双手之下变得驯服、自然、和谐,天籁之音赫然天成。
表演合奏时,朋友们之间一个眼神沟通,使纷繁复杂的节奏达到完美契合,以至确保演出高质量的完成,音乐与表演者达到完美结合。
大师手中每次变幻无穷的节奏,使表演现场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跟随他的音乐一起摇摆。
凭借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敏捷的手指、精彩的演奏、迷人的个性、对锡塔琴的实验以及独特的音乐风格,Niladri Kumar使锡塔琴和古典音乐更容易与年轻一代的心灵接近、被喜爱和欣赏。
Niladri Kuma在锡塔琴上磨练出独特的技艺,对传统和古典风格有深刻的理解,发明了一种融合吉他特色的改良锡塔琴——Zitar,在文化上重新定义了观众观看印度古典音乐的方式。Niladri Kumar通过电锡塔琴,成功地打开了通往更广阔道路的大门。锡塔音乐扩展了音乐领域的边界,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两个世界的精华。
Niladri Kuma在20余个国家的专辑中获得了无数奖项,在全球举办多场无与伦比的演出,并在音乐领域对印度电影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印度最耀眼的明星之一,Niladri为许多人带来了辉煌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东西方和鸣,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
除了印度锡塔琴大师Niladri Kumar,整个古城民谣季,还有哈萨克斯坦Turan乐队、、俄罗斯DAO Music等上合组织国家的音乐家,波兰、乌克兰、法国、加拿大等地的Dagadana、DuOud、Ember Swift等艺术家齐聚一堂,奉献了风格迥异、民族特色与国际表达兼具的精彩演出,用音乐这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直观展示各国风貌,开展音乐艺术交流。
而来自国内创新和民谣的音乐阵容也亮点纷呈:台湾华语乐坛传奇人物陈彼得,被刘欢盛赞为“音乐诗人”的马条,90后新生代民谣音乐人赵美丽、桂雨濛、晓月老板、牛牛(刘莉旻)和当下华语民谣中坚、民谣摇滚音乐家冯翔等等。
致力于世界音乐演出的Balkan Awareness现身音乐人工坊现场演出,让人们感受多维度的国际传统经典和创新音乐。主要成员Dennis以奇妙的和弦和旋律闻名,被誉为“灵感之洋”。耳熟能详的网络神曲“小苹果”经过乐队成员的演绎,变成了一部堪称世界级别的音乐作品,大家无不为大师们精湛的表演鼓掌。
Balkan Awareness半数的乐队成员来自毛里求斯,作品源自传统音乐,经过国际化的洗礼,变成了别有韵味的艺术作品。
自带西域游牧民族气质的沙棘草乐队,用吉他、手风琴、冬不拉、非洲鼓“民谣标准配置”。民谣还是那个民谣,不过掺入其中些许西域风情味道。他们的作品通常将常用乐器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令其迸发出特别的化学反应,“不诉说矫情的少年心事,却唱出一方土地的风沙民谣”,是他们作品带来的感受。
作为方言民谣的一面旗帜,冯翔的演绎特别让人感怀。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听见用自己家乡话唱出的民谣时,心中思乡的无限感慨终将有处可去了。县衙前广场的舞台上,“翔叔”翻唱了几首经典的外国民谣之后,接着在“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的歌声中结束了下午的互动演出环节。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每个人的家乡不一样,可是“翔叔”唱家乡的感觉唱到了人人心底。
可以说,整个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既有东西方的和鸣,也有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
据介绍,来自各国的音乐家们除了演出,还将走下舞台,在户外街区零距离为观众演出,在“民谣在路上音乐人工坊”中与报名,还能参与国内民谣音乐人共同排练、手把手教学。而“即墨古城新乐府音乐家驻留计划”,通过驻留计划,让全世界的优秀音乐人有机会深入即墨古城生活、创造,通过驻留期间的作品和音乐这种通用语言,向全世界传播古城风貌。
致敬一路一带的文化落地 献礼上合组织峰会
“即墨古城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文化大事,成就一路一带的国际民谣盛事。”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策划人、十三月文化创始人卢中强介绍,整个民谣季,30组百位国际音乐家,将在即墨古城参与音乐家驻留、跨界融合创作、外景录制、日常演出、大型音乐会、艺术作品出版留存、音乐家亲子互动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一场跨时3个月的“2018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
国际和民族的交融、传统和现代的交汇、古典的传承和创新......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上,这些文化上的交流、合作、碰撞,与上合组织以及“一带一路”倡导的开放合作、文化交融可谓不谋而合,成为最佳的文化献礼之一。
即墨国际民谣季,十三月文化的两个较为成熟的品牌——“民谣在路上”和 “新乐府”,实现了有力支撑。“新乐府”带领中外音乐家,完成一路一带中外音乐家合作计划的一张专辑的录制。包括法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创新融合乌德琴演奏组合Duoud来到即墨古城,以即墨古城的非遗项目戏曲柳腔和盲人大鼓书取材,在街头实景录音。此前几年,新乐府一路一带中外音乐家合作计划已经完成了中国打击乐+马头琴与比利时模拟电子音乐家Lynn Cassiers、古筝+阿根廷音乐家Simja Dujov、琵琶+以色列放克电音Shtuby等多个项目。
民意相通,需要文化相融。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通过文化途径,借助民谣的模式,不仅赋予城市以标志性文化传承和内涵,带动文旅产业,而更重要的是,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和民意相通创造了生动鲜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