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漫数据论坛:北影上戏已无人可签,偶像工业的未来在哪里?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8-06-18 16:06:54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款爆款网综彻底点燃了行业热情, 偶像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构建偶像的商业王国的新玩法,符合中国特色的偶像养成机制与模式以及偶像艺人的直接变现能力等问题引起业内的关注和思考。 

  在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艾漫数据总裁曹永寿分享了2018偶像艺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报告,用数据解读偶像工业现状,同时重磅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偶像艺人商业价值榜单,共同探究新出道的偶像艺人的商业价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偶像工业应该何去何从,泰洋川禾联合创始人、经纪人赵珊,esee英模文化总裁郑屹,可口可乐(中国)明星资产管理及内容共创总监ERRA KUANG,辰海资本合伙人、著名投资人陈悦天,麦锐娱乐董事长CEO王丛也分别从偶像艺人经纪公司、投资方、品牌方角度解读了偶像艺人的制造和经营之道。

  偶像工业时代已经到来?

  艾漫数据2018偶像艺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今年Q1、Q2爆款网综相继成为爆款,通过网络综艺造星的渠道业已成熟。人数占比仅3.7%的新出道偶像,产生了娱乐圈8.6%的全网讨论量,愈发专业化的偶像产业链和强大的粉丝经济带动下,偶像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原有偶像面临年轻后生的严峻冲击,产业的成熟加速了偶像的更迭,练习生制度更是缩短偶像产业的造星周期,偶像商业价值呈现快速变现趋势。数据上看从今年3月份开始发生质的转变,整个中国偶像造星的时代可能真的已经来了。

  偶像产业格局面面观

  产业格局模式更多元化,传统经纪团队纷纷成立专门培养偶像艺人的公司,布局偶像产业链条,偶像造星公司新企林立,其中香蕉、乐华、麦锐和辰星为偶练输送最多练习生。

  根据艾漫数据发布的行业报告来看,得年轻女粉者得天下。无论是男性偶像还是女性偶像,女性粉丝毫无疑问是偶像市场的消费主体,来自女性粉丝的声音都是不容忽视的,女性的口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偶像的审美走势和发展前景。其中大数据显示,温和有礼、妆容精致的“小哥哥们”是女性粉丝主体follow男偶像艺人的关键词,代表了时下“花美男”的审美趋势。

  偶像产业经营方向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更加注重的是粉丝之间和明星之间的互动关系。新一代“追星族” 渴望与偶像互动,并愿意为偶像埋单,95后粉丝群体中有近34%的人对喜欢的明星推荐的东西/内容表示很感兴趣。

  “马太效应”在偶像市场凸显, 头部明星对整体偶像市场的带动作用极其明显, 中戏和北影两大王牌艺术院校为演艺圈输送了最多的新鲜血液,但曾经在影视行业风靡的“偶像+IP”在电影市场屡屡碰壁,偶像公开恋情事件则会引发大规模脱粉行动。

  偶像是“梦想的映射、人生的共享”

  论坛一开场,王丛就将偶像总结为“梦想的映射、人生的共享”,粉丝将很多自己实现不了的目标通过爱豆实现。所以,他心中理想的“偶像”,除了有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有“欲望”,只有具备足够强烈的目标坚持,才能忍受住练习过程的漫长与劳苦,同时承载万千粉丝的梦想之重。

  赵珊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认为偶像就是满足粉丝的梦,偶像是粉丝自我情感和梦想的投射,所以需要具备强烈的个人特色和个人符号。尤其是在中国当下,分众偶像时代早已正式开启。

  陈悦天说,偶像是因为个人魅力而被人喜欢的,或是演技、或是唱功、或是舞蹈功底,总之需要与众不同特别之处,才能完成从素人到偶像的转变。

  对于哪方面才被认为是偶像出道的重要因素,郑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品。“虽然颜值可以决定第一印象,但对谈五句之后,就要看人格魅力和性格了。” 赵珊也肯定了人品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三观一致的艺人,才会更有毅力坚持。

  陈悦天提出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他所投资的易安和丝芭的练习生都是从13岁-15岁开始培养,父母的素质也可能是决定经纪公司是否启用孩子的关键。

  艾漫数据画像显示偶像是这么一批人:年龄在20-24岁,多为狮子座及天蝎座,处女座次之,主要来自正规一线影视院校。男生偶像颜值和调皮的性格更受欢迎,女生偶像较为苛刻,除了年轻可爱还要被要求有一定实力。

  偶像储备或将出现“人荒”

  艾漫数据显示,32.1%的偶像艺人以影视作为出道的渠道,31.1%则是以各大选秀节目走进大众视野,直接出唱片或单曲的艺人占比21.1%,也就是说,以演员、节目选手和歌手身份出道是当下偶像出道方式的主流。

  所以,经纪公司是不是瞄准表演和音乐专业院校,以及选秀节目挑选新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赵珊认为,“中戏、北影和上戏基本都没人可签了。” 所以,她现在选人不会拘泥于传统渠道,也会在地方的舞蹈院校或社交平台上搜罗人才。

  陈悦天也表示了自己对“人荒”的担忧,偶像类节目一定会继续做下去,但未来持续的人才供给在什么地方? 这件事不能凭借一一家公司单打独斗,一定是整个产业调动起来,拼命的下沉下去把所有的人挖掘起来。

  除了挖掘,后续的培育也很重要。王丛认为,既然大家选才的渠道几乎一致,产业目前又面临人才供需的不匹配,就不如将精力集中在培训上面。选人的秘诀我没有,怎样才能在12个月、18个月的时间内,让大家感觉你的艺人“还不错”,这才是更大的挑战。

  粉丝运营呈现圈层化趋势

  面对粉丝运营的问题,赵珊透露,“我们做成熟艺人的时候会先给她设立一个小目标,小目标不断实现再到大目标。” 粉丝运营不一定是社交媒体上的经营,更多的是艺人标签的形成。

  谈到粉丝,最近热度颇高的“陶渊明”和“沈眉庄”们自然绕不过去。《创造101》走出的王菊,成为今年夏天娱乐圈最美丽的意外。作为王菊“背后的男人”,郑屹把王菊定义成“反偶像”偶像。“互联网已经把人分为很多圈层,比如说‘吃鸡’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圈层。”

  郑屹认为,围绕王菊的圈层,是一帮原来不追星的人,他们的年龄层相对偏高,很多甚至是娱乐行业、传媒行业和广告创意行业的从业者。这些人平时是看不上“偶像”,突然之间见到这样一个人,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反而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生命周期短期看颜值,长期看人设

  对于艾漫数据监测到的新生偶像艺人变现周期不断缩短的现象,商业价值的市场反应时间对品牌方来说是一场博弈,Erra Kuang 提出 “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只要艺人人设跟品牌相匹配,就永远能找到对的人。Erra坦言,如果想短期蹭热点,也许颜值很重要,但从长期角度来说,成功的人设可能才是品牌的最终诉求。

  偶像选秀节目大规模的爆发,对于像泰洋川禾这样的公司来说冲击有限,因为他们认为艺人核心还是要看后续的作品和表现的,参加这个节目只是第一步。这对所有艺人都是一样的。

  新人延长生命周期,最终还是要落脚在作品和内容上,从以往经验上看艺人的能力维度和其生命周期有直接联系,郑屹说:“全能艺人可以吸引尽量多的流量,获取尽量多的新粉丝,留住尽量多的老粉丝,但经纪公司也会面临着维护成本上的问题。”

  偶像艺人变现除了B端的代言和影视剧,最重要的是做好C端。陈悦天指出,B端由于本身项目制的性质,靠的是拼关系和资源,而C端可以实现变现的规模化。如果要做持续化、规模化,眼睛还是要放在C端的收入,会员费的提升、每年的投票、特殊的应援品的售卖等方式,从而产生转化漏斗。

  偶像 “头部效应”明显 准入门槛愈发提高

  对于偶像工业越来越“热”的现象,陈悦天从资本方向释放了态度:如果同种商业模式从日韩搬到中国,由于市场规模估值更大,像日本YG的这样估值30亿人民币的独角兽经纪公司,甚至会达到十亿美元以上。资本市场普遍期待十倍、二十倍的回报,若有幸投中这个领域的B站,那将是几十亿美元的公司。

  在场嘉宾一致认为,现象级偶像艺人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越是拥有经验案例和庞大可持续性练习生队伍的公司,越接近super idol造梦的实现,资本也会首先追捧已经壮大起来的偶像相关公司。而缺少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公司,随着偶像艺人的不断开发,有可能会有面临无人可签的窘境。总之,偶像工业市场的准入壁垒将会越来越坚固,留给的二三级经纪公司的时间机会不多了。

  粉丝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了,偶像产业飞速进步才刚刚开始。在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偶像艺人商业价值榜单中,新生偶像前三十的名单,形象指数都非常高,但整体商业价值、专业技能相对较低。免费完整的榜单在“中国娱乐指数”中可以查看实时数据,更详细的艺人数据可以在最懂艺人经纪的AI大数据管家艺人经纪系统试用版中查询。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