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互娱电影沙龙】第一期实录:互联网电影究竟怎么玩?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5-05-21 13:25:09

  “未来,电影公司都给BAT打工!”去年电影节上,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一席话迅速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而互联网和电影圈这一年来的互相试探、融合和欲拒还迎的表面下也暗流涌动着各自的痛苦和甜蜜。

  互联网大佬怎么做电影?大家都关心BAT们怎么玩。而对于刚刚进入电影行业的腾讯互娱来说,怎么理解这个圈子的话语体系,并建立起自己的规则和主导权,腾讯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司,从去年9月份开始正式进入影视行业尚不足一年。面对有着百年历史的以创意为核心的陌生领域,腾讯能在里边能发挥什么作用?而对于几近300亿产值的中国电影产业,又如何看待互联网的介入?

  带着这些问题,腾讯互娱日前在北京腾讯会组织了一场沙龙,邀请制片人方励、编剧张海帆、徐皓峰、汪海林、李潇和导演李少红前来探讨。而腾讯集团副总裁、互娱电影业务负责人程武作为东道主也参与了整个讨论。

 

方励、李少红、程武探讨腾讯电影的“玩法”

  《首席娱乐官》受邀参加了这次小型沙龙,旁观了一场“电影圈”和“互联网”之间的碰撞和惺惺相惜。以方励为代表的电影人认为:腾讯要做电影,动漫、游戏、文学的积累将构成完善的内容生态圈;互联网产品的经验也将为影视作品注入新的关于“用户体验”的思考;但是,电影行业还是必须尊重专业,因此腾讯将基于“互联网+”的思路,构建国内外跨界创作者、导演和作家的合作平台。而作为第一期线下沙龙,腾讯互娱和嘉宾们的讨论相当热烈,活动延长了一小时,双方却觉得“意犹未尽”。小官总结了现场嘉宾的精彩发言,干货如下:

  一、IP是模式电影才是创作

导演和编剧们参加第一期沙龙合影

  “IP”(即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电影成为今年大热的关键词。当《速度与激情》、《复仇者联盟》系列IP在中国创下了单片20亿票房纪录的同时,国内的 IP电影也纷至沓来,并获得成功:《左耳》4.79亿、《万物生长》一周票房过亿……未来还会有《栀子花开》、《小时代4:灵魂尽头》即将上映。2015年,可谓是国内IP电影的扎堆年。

  但是,在票房飘红的同时,伴随IP电影的,还有如潮的恶评。观察这些影片的导演名单:苏有朋、郭敬明、何炅……多是非专业的电影创作人员,这样的现象也为IP电影带了挥之不去的疑问:有了好IP就不用尊重专业,制作就可以放松了?IP电影莫非注定了就是一边火热一边被骂的命运?

  方励认为,电影本身永远都是电影的创意,不管是它的情感还是原始的内心冲动,一定是听说后想去把它发展成为一个能打动人的电影。至于IP,则属于创意资源、商业模式。要做出好的作品,仍然需要电影领域的专家参与。

  二、2.5次元世界才是稀缺资源

现场各种“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在李少红看来,电影包括两类,作者电影和产品电影。腾讯要最大的一部分需要做的是产品电影,把自身的资源开发成新的影视剧产品。而这时候最关键的是不要纠结,“作者电影就最大限度尊重导演的想法,少考虑市场的因素。而产品电影则恰恰相反。”

  而与导演们的视角不同,编剧张海帆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中国最缺的是影视创作的影视类型是2.5次元的创作类型。漫威构建的一个跟现代社会近似又不同的世界观,就是2.5次元世界。腾讯在玄幻类网络文学IP的资源将有力补充国内影视市场的空缺。

  而对于国内影视市场未来的发展,现场的专家们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方励:腾讯最有作为的是院线经理建立虚拟影院

  方励的火药味十足,一开场便直奔主题:互联网做电影能否对抗好莱坞?

  “我觉得腾讯未来在这个产业链要有所作为,不是在自己的空间做封闭空间,如果有一天中国打开让好莱坞随意进来,腾讯能对抗?互联网平台这个是最有优势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弹药。但是我们做影视内容,仍然是创意为本。

  我觉得像你们腾讯这么巨大的网络集团,大有可为。”

  方励认为,中国电影最缺乏的是人才。“中国电影的产业,这么惨淡的经验,我是说创作源上的东西,包括专业队伍的东西。我们不能没到5年还没培养好人才,建立创作源就谈转换率,我们真的要想远一点,等到10年,15年,如果不想远一点我们的电影就没了。这是我们最缺的电影工作者。”

  电影是什么?首先电影是一种文化。“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电影是文化,他首先是文化。要不然我们做小品,做二人转不就完了吗。电影是声学、光学,是人在不同的空间里面所有的情绪,是人类最复杂的多变量的集合,那是一个最高境界的,我说所有的艺术品的呈现,电影是最丰富的,是最直接的、最能打动人的。如果腾讯进入这个行业只是为了赚钱,但是没有中国电影没有自己的特点,腾讯做电影也做不长。

  对此喊话,东道主程武也当场给予回应,的确我们会在尊重电影本身创作规律同时,希望做出腾讯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要跟互联网平台结合起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到在这个平台上作品、IP,帮助到青年作家,而不仅仅是我有钱买了一个IP,这个不是互娱想做的。过去腾讯动漫刚成立时宣布不着急挣钱;现在作为新兵的“腾讯电影+”也希望用充分的耐心去探索、酝酿中国电影的更多可能。“IP这个词,原本叫知识产权,现在我们希望叫情感聚集,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聚集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创意的代名词。”

  程武也提问,互联网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切实帮到电影和电影创作?

  方励的建议是,中国电影未来腾讯最有作为的是院线经理,最瓶颈是院线经理的排片,而这个是互联网可以帮助传统影视业的地方。观众是期待好电影的,艺术和商业能不能不冲突,融在一起?

  另外,腾讯可以往虚拟影院的方向走,一个是培养我们的网络用户,这些用户未来是你的观众,这是一个过渡。而且这个过渡又是一个降低门槛,培养人才,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包括摄影都在,然后你也培养一批忠实观众,从你的虚拟影院切入打通整个电影产业链。

  汪海林:介于电影和电视剧的中间产品——互联网视频

  汪海林坦言他个人感到最兴奋的是中国能不能诞生《纸牌屋》的模式?——“我们一帮编剧也在想一个方式,我们想成立一个创意池,就是特别好的一线编剧和比较好的成熟编剧,把自己的创意贡献出来,放到这个池里面,以对抗我们认为有基因缺陷的所谓的IP热,从我们自身做起,把我们有创意的创意拿出来。”

  因为腾讯是互联网企业,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互联网视频这块,是纸牌屋,就是影视内容生产,我建议腾讯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案例,就是纸牌屋的案例。我认为将来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可能更倾向于形成一种中间性的产品,就是互联网视频,或者叫视频内容。他们的界线,现在只是在影院播放的是电影,在电视里面播放的是电视剧,或者长一些的,可能将来他们的界线都会模糊,都会出现中间性的产品。以《纸牌屋》为例,他的制作人是一个年轻人,他是一个编剧兼制作人。他在推广营销和播放的平台这一块是互联网思维,但是在创作领域,比如时下热门的大数据概念,互联网思维怎么回事儿,他都没有用,还是按照艺术家的创作方式。

  李少红:腾讯要做产品电影,而非作者电影

  不管是电影还是艺术作品,还是在网上,还是线上线下的,在我感觉做来做去就是两类电影:一个是作者电影的,一个是电影产品。这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做作者电影更要尊重原创、尊重导演的想法,尊重要拍这个电影的个人的想法,这种就是一定要找方励老师这样的制片人,能够完全的支持我们,实现我们作者个人的意愿的想法。还有一种电影就是大家在市场上看到的产品电影,产品电影就是为谁呢?就是为看的人服务的,我觉得其实腾讯要最大的一部分需要做的是产品电影,就是把你们的资源开发成新的产品,就是影视剧的产品。

  李潇:单说IP挺没劲腾讯要做生态鱼塘

  单说IP挺没劲的。你说这个东西好不好,可做不可做完全没有意义,关键是怎么做。我特别想看腾讯会讲什么样的故事。之前麦田(影视评论家,新加盟腾讯)找到我说互娱要做电影,我说为什么要做电影,电影又不赚钱。他就把互娱整个企业里的情况跟我介绍了一下。我的理解是,其实你们是一个生态鱼塘,你们有动漫、有游戏、有小说、现在可以再加上电影、电视剧。这些领域相互间影响,动漫可以改变电影,电影可以改变小说,小说可以改变影视作品。其实根本上所有的东西都一样的,因为都是在讲故事,哪怕是游戏也是在讲故事,把玩家带入一个故事情节里面。这可能是你们跟其他的特别有钱要做电影的大公司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内部的这些IP也好,题材也好,这个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些东西循环起来,因为电影还是一次性消费的,但是像游戏,动漫、文学连载甚可能是长期的。(完)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