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北京看片会 DR.魏采访实录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5-02-06 00:03:15

  问:第二季在观感上,整体感觉和第一季有什么不一样?

  答:有很大不同,第一季因为是引进节目,有一半是国外的模式,第二季首先选手更强了,同时节目也在进化,项目设计更精彩,团队很拼的,蜂巢、赛车……在国内电视界反正很少见到,节目更创新了。

  问:孟非老说你情商为0,你怎么看?

  答:(笑)嘿嘿,我不觉得。这是节目设定,他们打预判分,我打难度分,有时候难度分出乎意料,只能够、也必须要坚持,就感觉像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我没觉得怎么样,坐什么位置做什么事。

  问:面对评委们的围攻,压力大吗?

  答:适应了,但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发作!(笑)不过他们口才越来越好,像第一季的梁冬,第二季孟非、高晓松,但我嘴巴很笨。(笑)

  问:你打分会有失误吗?

  答:没有失误!你看我第一季、第二季的打分,难度分其实是真实反应项目难度的!人本身的能力可能会有变动,但这个难度分是针对项目的,两季整个下来是保持一致性、体系性、公正性,相对一致的。经得起推敲!【认真脸】

  问:面对有些选手的煽情故事,你有天然抵御能力?

  答:我对选手没什么抵御能力,有时也会戳中自己的~像王昱珩、李威,他们为女儿而来,我也有女儿。最后这个老人吴光仁,我爸也是脑梗、脑萎缩,向老年痴呆发展,可能最后我爸认不出我,看到老人的故事我也很感动、很激动,但打分还是打分,我是理性思考,感情先放在一边。

  问:老人的有什么借鉴?

  答:吴光仁老人的故事真是教科书式的例子,他自己发明的记忆法,虽然不是好的有效率的记忆法,但把自己的生活串成了一个很长的故事,这个核心是连结记忆,可以延缓老年认知能力。如果按正常来说他早就老年痴呆了,但是这种长年的努力确实是逆生长。因为父亲的病,所以跨专业特别研究,我自己也在钻研,把连结记忆变成了软件、APP,老先生做的就是我们做科研做的东西的一部分,他是很好的榜样,我很高兴,我们这个节目就是要传播健康、科学的理念。

  问:像脑梗老人,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

  答:不一定是脑梗才练,比如老人的中度轻度认知障碍,记忆力差,也会影响生活。有训练,比如记忆力训练、运算、图形匹配。我们把实验室的内容扒出来做了一个APP,叫睿智庄园。

  还有测老年痴呆的风险和认知程度测试,叫海马指数,还没上线

  问:高晓松老说“我不相信!”你怎么看新搭档?

  答:这就是他的认知局限了,他是工科生,不是理科生,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像我不知道的就不说。最重要的还是尊重选手、尊重每一个人,要承认他的能力就是比你强。

  问:像我们普通观众不是特别懂科学,是不是有些人的特殊能力?

  答:没有特异功能!这都是人的能力,只是他们做的比你好!那些厉害的选手,天赋、后天努力缺一不可!只靠天赋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问:有不少选手是开记忆力学校、或者做记忆力教育的,普通人也能训练到开发自己的天赋吗?

  答: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能力,比如之前那个看电影画面的【第二期选手曹全全捕风捉影】,他看起来非常厉害,像魔术,但是这种是知觉学习,是可以训练,所以我给他的分很低。有很多高分选手,普通人拼命练也不行,天赋也是底子。有没有发现,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做记忆的越来越少,我们想体现更多的脑力。

  问:有没有什么选手是你用科学解释不了的?比如那个狮吼功

  答:没有,“不能用科学解释”不是我说的~!狮吼功我打分挺高的,你应该去记忆力学校了~!(全场笑)

  问:我看第二季的选手普遍水平挺高的,国际赛的外国选手也要挑强的?

  答:外国选手能力很强!其实最麻烦的中外选手的能力匹配,有些外国选手不愿意迁移,换一个表现形式就不行,这对我们的选手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的选手要换一个项目也得厉害!

  国际赛输了也别怪我~(笑)

  问:打分的时候也参考外国选手的能力?

  答:没有,这个想的很少,主要是考虑我们需要的几个能力,要挑出最强的。

  问:目前的选手中有没有能超越你的预期的?

  答:是有单例的,比如周炜,比如蜂巢迷宫那个选手,他确实是特别有科学意义的,我们带他去扫脑,他大脑中的有些地方是超乎常人的。他可以闭着眼睛盲棋,可以盲走迷宫,别的记忆高手进去就出不来。

  认知科学家能知道项目后的能力是什么,还没见过什么节目让认知、神经科学家参与这么深的!

  问:听声音辨高度?人脸识别?

  答:听音这个机器可以做的更好,但这个小孩的能力确实非常强!国外专家也来看了,这种绝对音高的人本来就少,他在其中更是高高在上。有的声音这个小孩能听见,一般人耳还真的比不上。

  另外那个人脸识别的,你看百度谷歌有多大投入来做人脸识别,都是希望做的更准。选手用什么特征辨别是有利于做人工智能的调整算法的。

  那个摸骨的,比如刑侦方面有用到,小伙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计算机,对颅面恢复、帮助复原,是有借鉴意义的。

  问:有实际的应用性?

  答:当然有!比如让这个孩子做调音师,做HIFI的音响师,这些都是靠人辨别的,没说一定要是是直接出现个科学发明,但确实是有用处的。

  问:我看听音辨高的孩子行为怪异?是不是天才都是这样?

  答:没有!“天才跟疯子一线之隔”这个话是错的,这个小孩跟OCD(多动症)有点关系,但不是多动症,这是一个巧合。节目中这些选手平时都挺正常的,扔在在大街上也和平常人一样。上世纪有个研究,是对智商超高的天才的长期研究,发现他们在长期生活中也没哟什么不同,天才不是疯子!

  问:你之前给出了3个10分,其中周炜是纯天赋?

  答:周炜是努力,不能说是纯天赋!他这么十多年按计算器,不是练?不过自己发明的算法,这个特别有意思。他是有很高的天赋,但还是有练,他在自己的摸索中学到的很多,之后给他辅导的高中的数学老师都handle不了他了,他的天赋确实有,但不是纯天赋。

  问:两季节目之后自己的改变?

  答:长了见识,嘿嘿,以前没见过这么多厉害的人,不过贵圈挺忙~

  对我的科学研究倒是没什么影响,但是生活是有影响的,没那么多时间了。

  问:之前说你上电视能帮助北大招生?

  答:我的同事们都是挺认可的,起码是当面认可,背地里怎么说我就不知道了。(笑)

  因为大众还是以为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那套,停留在心理资讯、心理治疗的那套。

  其实我们北大教授一半都是做人脑、神经研究的,他们说我上节目减轻误解,是有利于招生的。我是正儿八经理科生。(笑)

  问:中国人在发明创造和欧美差距大,这算是国内唯一一档科学方面的节目,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能否为中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有实际价值?

  答:有!但直接从节目中很难的,做文化的、教育的、老师,不是说教给知识、方法,而是激励,教育是激励!这个节目中教育意义的东西很多,选手背后的故事,他们的能力来源的故事,能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很重要。之前中国所有做科普的节目都死了(笑)这个节目让大家提起对脑科学的兴趣,下面2、30年,脑科学是未来重大的热点,节目能提前预热挺好的!

  问:聪明能转化为才智吗?个人觉得聪明是比如说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而才智是发明有用的东西,中国人有聪明劲儿但是没有达到才智。

  答:第一我没觉得中国人创造力不强,之前欧美说日本人创造能力不强,现在不也不说了嘛。

  之前改革开放的时候,东西都是外来了,见都没见过怎么能创造?中国人是极聪明!要给时间,我是不急的,现在是越来越强。特别像我们教育者激励学生蔑视权威,打破规则,他们会去创新,我不着急。

  问:下一阶段的赛制是?

  答:之后会有PK赛,更厉害的选手可以淘汰已经晋级的;

  之后是国际赛,四个国家,美日德英。

  问:上一季的时候感觉你还有点不太适应电视,这一季没有那么“高冷”了,是更适应电视媒体了吗?

  答:(笑)“高冷”是因为上一季的时候太紧张,现在肯定是会适应的。我在国外的时候演讲,下面几百个人也不犯怵,但是到舞台上就不一样了,国外教授也紧张,我坐在那儿心跳稍微提高,他们(国际评委)心砰砰地跳,但是过一两个小时也就好了。慢慢就习惯了镜头,在心理学上叫做习惯化。

  问:你有自己的女神吗?舒淇、范冰冰你怎么评价?

  答:女神看你怎么定义的,不就是漂亮女人嘛!

  她们都挺漂亮的,别给我挖坑~

  【画外音:老婆最漂亮】标准答案来了,但不能说违心的话(笑)

  问:平时是谁的影迷?

  答:我都看科幻电影,看我这样的看恋爱电影吗?

  问:你这么帅,有找你拍电视电影?

  答:有啊,电影电视都有,你看我这样会演吗?这个德行,一笑就傻帽,贵圈太忙太乱。

  问:那你这么帅不是亏了吗?

  答:这算什么问题!(笑)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