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电影沙龙聊明星导演:“演而优则导”的“道”与“度”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4-07-08 12:23:34

集体

  截至7月6日,上映10天,电影《分手大师》的总票房已经突破4亿,第一次转型做导演的邓超给了所有相信自己的人一个惊喜,同时也给了大量怀疑自己的人一记耳光。明星演员转型做导演,邓超不是第一个,创造票房奇迹的也不是第一个,当然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演而优则导”的成败有什么必然或偶然的因素,明星在做导演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遵循的“道”和必须把握的“度”呢?

  第八期伯乐电影沙龙请到了万达影视开发中心总经理邝文伟,著名影评人李星文,独立制片人王东辉,电影产业评论人刘阳及资深电影记者陆姝等多位业内专家,来一起探讨“明星导演”这个时下电影圈最为热门的话题。交流主要围绕近几年四位“演而优则导”的明星展开,其中包括2012年执导《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徐铮,2013年执导《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赵薇,2014年执导《北京爱情故事》的陈思诚和6月27日上映的《分手大师》的导演邓超。

  道:充分利用明星效应

  度:避免透支观众信任

  可以看到,四位明星导演在成为导演之前都已经是非常成功的演员。而在拍摄他们电影处女作的时候,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明星效应发挥到了最大。徐铮请到了王宝强、黄渤两位喜剧大咖参与《泰囧》;《致青春》上映前后,包括王菲在内的数十位明星都义务在微博上帮赵薇推荐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陈思成则大打自己和佟丽娅的感情牌,两人以“夫妻档”的方式多次出现在各种发布会、综艺节目以及商业广告中;近期正在电影宣传期的邓超更是重新定义“劳模”一词,电影上映前后的一个月里,他几乎天天有通告,在十多个城市为电影疯狂叫卖。几位导演所有的付出也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每部电影都赚到盆满钵满。

  明星演员大肆进军导演圈给电影市场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观众对于几部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业内人士对这些电影成功的原因也各有看法。很多人去看明星导演的电影,并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因为明星,而这样的动机能维持多久,是一个不小的问题。邝文伟就直言,他认为与青春情怀比起来,《致青春》更大的卖点其实是“赵薇导演”。陆姝也表示,很多演员第一次导演作品会担心如果做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会很努力。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以后这些明星长期成为导演,就不会再有这样强烈的外在因素来继续推动他们。现场观众也有类似的担心,这些明星导演的下一部作品,下下部作品,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如此巨大的明星效应,当他们的作品直接纯粹的面对观众时,是否还能赢得同样的成功。所以如何正确利用明星效应将是每个打算拍摄新作品或者正在筹备处女作的明星导演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集体台上

  道:导演门槛空前降低

  度:市场宽容亦有底线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导演已经不再是一个神圣的工作,只要拿起手中的DV,拍摄一支几十分钟的短片,就可以称为导演。李星文认为最近几年是导演更新换代的时期,有很多优秀的年轻导演出现在市场中,而演员做导演只是整个大潮中的一部分。邝文伟也介绍到其实内地电影出现的演员做导演的热潮,很久之前香港就有过,其中周星驰就是最成功的代表。而在香港之前,好莱坞就有过很多明星做导演的案例,比如伊斯特伍德,基努里维斯等。任何行业,随着日趋成熟,进入的门槛一定会大幅降低,演员因为“近水楼台”理所当然成为非科班出身试水导演的重要一批人。在粉丝经济的大趋势下,演员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成功导演的人群。而且与科班出身的导演相比,这些年轻的,与观众共成长的新导演更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更了解市场,所以更容易创作出高票房的作品。

  其实导演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很多已经非常成功的演员之所以不愿意尝试导演,就是因为与演员相比,导演是一项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的工作。据王东辉介绍,黄渤几年前曾经尝试执导过一部微电影,拍完之后就决定近几年不再考虑做导演,因为太累。本就不是科班出身,还要身兼导演、制片人、主演等多个关键职位,必然会给电影的最终呈现带来一些影响。上述的几部作品,大部分导演都对自己作品有着很好的控制,但也有些口碑并不理想。尤其是正在热映的《分手大师》,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认为邓超创造了新的电影风格,同时也有人认为整部电影就是一场嘈杂的闹剧。在市场宽容度足够高的今天,明星效应显然作用巨大,但从长远角度看,还是要遵循电影创作的规律,影片的质量才是根本。在处女作取得成功之后,对于明星导演来说,第二部作品其实更加关键,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继续沉下心来,做好内功。


邝文伟

  道:电影要更接近观众

  度:商业艺术综合考量

  上述明星导演能够成功,首先基于他们作为演员的成功。他们每个人作为演员的定位都十分清晰:擅长喜剧的徐铮,伴随成长的赵薇,爱情动人的陈思诚,大胆颠覆的邓超。他们在拍摄导演处女作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最贴近自己定位的题材。他们作为演员都已经能够十分接近观众,所以在做导演时,也最知道观众想要看到什么。四部处女作两部讲爱情两部讲喜剧,都是电影市场最为成熟的类型。刘阳更是把这些作品看做是电影从业者对电影理解的回归,电影本就应该是大众的艺术。更加了解观众,更加尊重观众,这也是新导演带给传统导演思维的最大冲击。邝文伟甚至表示,在他自己看来,《泰囧》才是中国第一部喜剧,因为它是全世界都能看懂的喜剧。

  放低电影的姿态,把握观众的喜好,懂得迎合观众,这些成为了明星导演屡创票房奇迹的制胜法宝。已经成功的明星导演必定不会停下脚步,更多演员也正在加入其中。徐铮下一部作品《港囧》正在筹备中,依然是公路喜剧;陈思诚也已开始筹备新作,据透露将不再聊爱情;伊能静、苏有朋、黎明都在拍摄自己的处女作;黄渤、文章、吴彦祖等明星的导演之路也被看好。市场鼓励更多演员,包括作家、其他幕后人员都来尝试导演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步入导演圈,人们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那就是商业诉求之外的艺术追求。现在看来,所有明星导演所尝试的都是偏向于商业追求的电影,在类型题材上相对单一保守。综合考量,除了商业方面,明星导演也是最有可能在电影类型和艺术高度上取得新突破的。他们在经过实战能够更好完成导演工作之后,如果能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更多的体现在创作中,发挥新导演的创新能力,促使其他的电影类型走向成熟,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将是一件更大的好事。


李星文


刘阳


陆姝


三人


现场观众‍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