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
据财新报道,电影《白鹿原》的公映时间几度波折,终于决定在9月15日上映。陈忠实的《白鹿原》自1993年出版后,就被赞誉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在问及50岁的陈忠实为何要下定决心写这样大部头的小说时,陈忠实说“我要给我死的时候,做一部垫棺作枕的书。”
自1993年小说《白鹿原》问世,话题、质疑、盛赞一直伴随着这部中国史诗,关于左右、情欲、变革、寻根的讨论延绵不绝。而电影版《白鹿原》的问世也遭到许多质疑。
质疑一:版本
最终上映的版本是156分钟。导演去年还说分上下集公映,为什么没有实现?
导演回应:220分钟的版本是我从导演角度上的追求。可一旦公映导演不光是站在影片上考虑,也要考虑发行的问题。两个半小时还能排片,3个小时是无法排片的,普通人花两倍的时间在一个电影上会有困难。如果分上下集,我们又不同意像《赤壁》一样分开放。220分钟的导演版我希望以后可以出DVD,用其他方式让另一些人可以看到。现在拍电影这个事已经完成了,剩下的事是帮助这个电影尽可能好地推到普通观众面前。进电影院看156分钟的版本未必是坏事,有一种统计说普通人在电影院里能集中注意力3个小时。公映的版本更容易看下去,更流畅,节奏更快。
质疑二:删减
从220分钟到156分钟,是否删减过度导致观众看不懂?
导演回应:不会,156分钟的版本主要是节奏变快,还有删了20分钟结尾的戏。220分钟的版本一直拍到1949年之后,白孝文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起义参加共产党,跟着打日本人。解放后他当了滋水县长,最终回到白鹿原,不顾白嘉轩求情奉命处决当土匪的黑娃。而公映版本就截止到日本人的炮弹打进白鹿原。公映的版本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比如220分钟版本里有一场戏白孝文骑马在河边走45秒,对普通的观众来说就有问题,因为它没有情节发生,只有一种意境。
质疑三:回归
从题材到镜头语言,《白鹿原》很像“第五代”作品,这是一种回归还是一种“过时” ?
导演回应:很多人对第五代最深的印象就是壮烈而精美的画面。如果这么说,《白鹿原》做到了。所谓看门道的看门道,看热闹的看热闹,最终还是“你要表达什么”。在我看来第五代导演的内心世界跟电影的联系不那么紧密。因为受教育和环境的限制,他们的自我很弱,可能什么东西在当下有利他们就去做什么。但从第六代导演有一个显著的差异——完整的机制被打碎了,你不可能拉成一个帮,所谓的第六代就是各自为阵。这是对的,毕竟创作是个体工作。哪怕是拍同样一个题材,我和第五代导演拍出来的也完全不一样。比如《秋菊打官司》和《图雅的婚事》就截然不同,对于一个女性的描述来说,图雅是一个独立的状态,秋菊我没感觉她独立。
质疑四:角度
《白鹿原》原著的主人公是白嘉轩,但电影里田小娥戏份极重,甚至有人戏称拍成了《小娥传》?
导演回应:电影有它的特性。一个电影承载不了那么多东西,《白鹿原》人物众多,在电影的容量里如果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根本讲不透。白嘉轩身上道义、礼教的东西在电影里可以拍,但并不是最合适的。电影需要声色,需要情感,要讲述故事。我们把“礼教”拿出来反复讲就很难成立。电影里面贯穿了白嘉轩讲道,但是它必须得跟别的东西交织搭配。
田小娥这条线给我们印象深,因为这条线讲的是人的情感,这种东西是适合电影讲的。田小娥在错误的时间到了错误的地点,这是一种悲剧。她的质量跟白鹿村的质量不能平衡,她一来就打破了这个平衡。她和白鹿原对抗的东西其实就是人欲的冲突,这很自然就能形成一种力量。
质疑五:冗长
两个半小时讲述两个家族跨越几十年的故事,是否会面面俱到又哪个都没讲透?
导演回应:《白鹿原》的小说这么长,从这里边取出来任何一点,只要它有趣,这种改编都是成功的。比如舞剧,编成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它必须那样,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两个老汉在一块跳舞什么样。《白鹿原》不好改编,比如《活着》或者《霸王别姬》就更适合改编成电影,因为它就是在讲一个人的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还很绮丽。《白鹿原》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