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的“三重门”一度将章子怡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她形容自己的心态如同“桃花盛开的春天”。(郭延冰 摄)
按照常理,人在经历背叛、出卖、诽谤、恶意攻击之后,会变得小心翼翼,不再轻言信任,也不再轻易敞开心扉。章子怡却是个率真的北京女孩儿,在整个采访中,她不仅没有介意“伤疤”被再次揭起,而且十分坦诚地与我分享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情感经历。伴随争议成长起来的十几年的路,章子怡走得不易,她说现在的自己还是难改要强的性格,但也不再害怕孤单、无助,反而开始喜欢独处,开始享受孤独。尽管她知道,明天还是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挑战,但是有过这些经历,她的人生态度却更加豁达,内心依旧充满阳光。
谈《最爱》 女主角的挣扎也是我的挣扎
章子怡认同,“琴琴”是自己出道以来,演绎得最精彩的一个角色。但这并非因为是通过表演上的技巧和设计而达到了一个高度,而是因为章子怡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角色附体”。这种无法复制的真情实感的演绎,让顾长卫导演经常忘记喊停,经常忘记这是在拍戏。在拍摄的那段时间里,章子怡把“琴琴”的委屈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连在了一起,也通过这个角色把自己的情绪尽情释放。因此,从某种心境上来说,“琴琴”就是章子怡。
新京报:我认为《最爱》是你出道以来演绎得最好的一部戏,在你看来呢?
章子怡:我想是的。因为这个人物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有太多的情绪在这个角色里面,我真的分不出来是“琴琴”还是我。那段时间我不敢有自己的世界,因为如果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只有去上吊了,是“琴琴”救了我一命。活在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感受命运的曲折。她的挣扎也是我的挣扎,她的委屈也是我的委屈。我想这部电影打动人的也是它的那份真诚。表演是可以重复的,但是“琴琴”的故事是没有办法被任何一个人重复的,因为没人会有我当时的那一份感受。《最爱》让人感动,也让我明白动人的表演不是演出来的,你真的要感同身受地在那样一种状态底下。
[page_break]
章子怡称在电影《最爱》里的“琴琴”和自己一样曾遭受不公。
新京报:《最爱》开拍的时候也正是你经历各种负面事件的时候。
章子怡:当时……当你还在那条黑暗的路上行进的时候,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看到一丝曙光,连星星那一点微弱的光线都看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落、很迷茫。这跟“琴琴”的感受是一致的,她被人误解,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不公,她的苦只能往肚子里咽。片中有一场戏是“琴琴”被婆婆赶出来之后,拎着两个包被得意(郭富城饰)拦住。得意说,你回去你娘会对你好吗?你嫂子会对你好吗?她们不就是给你白眼看吗?我那眼泪就一滴一滴地往外流。这不是设计戏,都是最真实、自然的感受。
新京报:你最初接下《最爱》,也是因为这个人物与你当时情绪上的“不谋而合”吗?
章子怡:我是2009年拿到剧本的。这之前顾长卫导演曾找我拍过《孔雀》,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合作成,挺遗憾的。《最爱》最终经过了剧本改动、通过审查等工作,直到去年春节前后才开拍。想想如果2009年就开拍了的话,恐怕我的角色出来的效果、分量会很不一样。感谢我的生活经历帮助我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人物。
新京报:你会不会很难从“琴琴”的世界走出来?
章子怡:是。杀青戏的那一天,连关机饭我都不想去,因为我一直很不愿意看到这一刻的到来,我不愿意离开“她”,不想面对这个现实。在拍摄地的深山里,面对青山绿水,我觉得自己很安静,有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
新京报:有句老话叫“树大招风”,当了明星就难免避不开是非。但你也是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的一线明星,为什么那个阶段会让你如此绝望?
[page_break]
章子怡的起点很高,与张艺谋合作的《我的父亲母亲》将稚气未脱的她推进人们的视野。
章子怡:没错,从出道开始,争议声就一直伴随着我。很多事情都是人为的,我自己心里清楚,所以从来都不愿意去解释。我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用的事情上。我一直都是很认真严肃地对待我的工作。我的世界一直是充满阳光的,每天迎接着日出日落。
新京报:片中你和郭富城结婚一场戏十分动人,拍摄现场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