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是一部制作精美的“课本剧”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0-09-09 13:41:31

    新版《红楼梦》在卫视播出之后,收视率起起落落,外界评价也褒贬不一。对不熟悉《红楼梦》的观众而言,新版《红楼梦》是用影像对名著进行了普及,可谓一出“课本剧”:照搬原著的对白;大量旁白交代故事情节、人物内心、人物关系,像说书人在“讲故事”;故事情节完全遵照120回《红楼梦》通行本。

台词:照搬原著类似背书

    几年前王朔曾建议,翻拍《红楼梦》可以直接照搬原著,一个字都不用改(参考链接:王朔谈《红楼梦》)。新版《红楼梦》中李少红果然走了这个路子,逐字逐句的将原著对白搬上荧屏,整部《红楼梦》,所有演员的台词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

    曹雪芹原作中的对白极富个性色彩,并非不可“照本宣科”,甚至不少观众因为看到新版电视剧的台词而对阅读原著产生了兴趣。但新版《红楼梦》中整体采用曹雪芹自成一格的台词,造成的是电视剧与当下社会强烈的疏离感,演员们的台词的确让观众看得吃力,很多观众不得不像上学看黑板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着字幕。

    台词的照本宣科对演员的表演伤害也很明显,尤其是小演员们一字一句的背台词的时候,很容易出戏,观众仿佛看到一个孩子在背书。

旁白:像评书不像电视剧

    李少红有爱用旁白的个人风格,其典范莫过于《大明宫词》(参考:电视剧旁白党专题)。但新《红楼梦》过量的复述原著叙述,甚至用旁白来描述画面和人物动作,这不是电视剧的旁白,这是评书。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由话本演变而来,《红楼梦》虽然是曹雪芹个人创作,但也假托了“说书人”这样的全能视角,“说书人”不仅讲述故事缘起、场景变换,还包括人物关系、部分情节及人物心理。新《红楼梦》里的旁白,几乎就是还原了“说书人”这个角色。

    新《红楼梦》的编剧顾小白曾对旁白问题做出解释说,新版《红楼梦》一直在红学会监管下拍摄,他们认为不适宜自行添加任何情节或对白,这种限制,导致只有50集容量的新《红楼梦》不得不大量使用旁白;而且,新版《红楼梦》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较为密集描写人物心理的,这些曹雪芹小说的精髓部分主创也不愿意舍弃,所以保留了较多的旁白。(参考:专访新《红楼梦》编剧顾小白)

    即便如此,新《红楼梦》用旁白来描述贾雨村起身看向窗外之类的人物动作,还是一种说书式的处理,旁白就像读书一样,把原著里的叙述、心理描写等内容读了一遍给观众听。

情节:照搬通行本仅做细节改编

    情节上,新《红楼梦》是完全照搬了人民出版社的120回通行本,仅在细节上略作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改动,按顾小白的解释,这也是因为红学家的限制。而正是这种限制,让新版《红楼梦》陷入了无休止的版本之争。

    相对于忠于通行本的新《红楼梦》,87版《红楼梦》其实是最不忠于原著的版本,尤其是其结局是按照当时红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的再创作,缺乏其它版本做依据(参考链接:新旧版《红楼》重点情节对比)。事实上,《红楼梦》的版本纷争一直存在,早期流传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等人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80回,现存版本完整的很少,“甲戌本”存16回;“己卯本”存43又两个半回;“庚辰本”存78回;“戚序本”是整理加工的“脂评本”,整80回。乾隆年间高鹗整理后40回,为当今120通行本的基础。

    客观上,高鹗整理的通行本为《红楼梦》的传播和继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红楼梦》事实上也在担任这样一个角色,普及名著,但备受争议。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