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王学圻《十月围城》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0-03-05 13:53:34

王学圻

曾志伟、王学圻

    中国娱乐网讯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语:李玉堂是一个有理想和正义感的革命商人,然而王学圻演活的,则是李玉堂努力做称职的父亲和家长时,人性挣扎流露的一面,成功为全片建立一个激情阅读的轴心。严训和叮嘱亲儿,爱惜与成全赴死的年轻人,都是反反复覆的心绪,考验李玉堂时,也激发王学圻淋漓尽致层层递进的演绎。

戏里乾坤,情味深永

    “戴着镣铐跳舞”是艺术创作的痛苦与甜蜜,炉火纯青的演技莫不如此。从剧本中由场景与台词搭建起来的李玉堂,到银幕上眉眼之间都是戏的父亲,到动乱时代对待变革游移不定的商人,再至于片尾,头颅热血俱已落后恸送独子的老人,演员王学圻到底是于方寸之内找到了最好的演绎方式,把于暴力革命的后台那些暗涌的情感血肉悉皆奉上,成全了个情深味永的李玉堂。

    《十月围城》中的李玉堂,未必是个信手拈来就能出好戏的容易角色。虽然是个父亲,又是个为革命出过钱的商人,但他毕竟是这场民主革命英雄群像之外的人物;他只有挚友情谊,没有革命狂热,一不小心就会落进保守投机商人的窠臼里动弹不得。如果说剧本还为李玉堂设计了不少笼络人心的煽情戏,也怕如此大善人的举动被挑出了做作的怪味,就会毁掉所有的情感积淀,遑论片尾最悲恸的脚注了。然而,王学圻干净利落的演出,味道纯正;动作、表情甚至声调全都成了他的杀手锏,丝丝入扣地浮显了李玉堂的神髓。

    王学圻运用身体语言相当节制,甚至不苟言笑。这个年逾花甲而且家规谨严的老人,不是端坐着便是踱着小方步;举手投足,顿挫沈郁。不过,他的眼神与表情未语先至,正是戏里乾坤,万般风景。尔后多种震怒,见到儿子身处险境的惊惶,则是那厚重底色上的起伏明晰的情感波澜,是大写意上的精雕细琢,让观众不自觉地与他一起体验革命之远近,悲悯周遭血泪。李玉堂于大街上阻拦儿子游行示威不果,于是怒气冲冲找到陈少白那段三四十字的质问,先后转用四五种语气和表情,有提及儿子的疼爱,怒意渐消的晓之以理,提到“还有枪”时掷地有声的惊恐,还有强调“我是商人”时与革命划清界线的疏离,令这场捍卫家庭的“老父声明”成为他之后数次态度转变的温情砥柱,亦是悲剧感的源泉。在印刷社呼告革命时,他也将有所保留与义正辞严传达得精准细腻,那句“这是非常时期”里的自我说服便极为入神。抑扬结合,松弛有度;在收放之间出情味,王学圻运用演技滴水不漏。父亲盛怒之后的慈祥,叮嘱儿子重光不要出门时的拳拳爱意,然后心满意足地端碗吃饭;此一场,堪比是他为紧锣密鼓的保卫战打上的分号。幼吾幼及人之幼,下厨炒菜那场戏,眼神里头掺杂的担忧自是不在话下。

    于方寸之内作大文章,动作与眼神均繁简有度,能穷尽角色的底蕴,让观众寄托甚深,这便是那一方银幕上影响深远的艺术了罢,而王学圻则毫无疑问淋漓曲折地发挥了它,是为超越了角色的皮相,情味深永。

讨论会内容:

    思:《十月围城》中王学圻演的李玉堂是一个关键人物,他跟革命、儿子及工人的关系也很重要,他处理得很好,带领着电影。他身上表现了一种正气,不是主旋转下的正气,而是身为一个爸爸、一个商人的正气。他是电影的骨干。就算电影没有政治社会主题,“父亲”这主题很丰富。

    芷:他演的多是“下把位”,做反应。他做的不是理性分析,他演一个其实很疼儿子的慈父、与最后人力车一场的对比很好看,我最喜欢《最后晚餐》的一场,每一个反应都精彩。

    铭:王学圻就是孙中山,只有他一个做到有忧患的意识。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