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奋斗》电视剧,开始知道镜子里的自己到底什么样了。80后,用北京话说,还不深的一代,正在成长着。一部分把握住了机会,成长的还不错,成为新一代的宠儿;一部分,应该说相当一部分还在混。
昨天看报纸,说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薪金期望降2成,这可是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降的。现实如此,时间飞逝,2年,3年,5年后,这批“新人”分三类,陆涛、夏琳、米莱那样觉得自己条件不错,作(zuo 四声)的有;向南、杨晓芸这种闪婚、闪离族还有;不满足给人打工,愣自己当自己老板,喜欢扑腾,像华子那样的也会有。中夹杂着情情爱爱,磕磕绊绊,这好像就是80后的符号。只是,这个过程中,“奋斗”是永远的主题。
为什么要“奋斗”?因为80后只能奋斗:父母上大学的时候不要钱,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交学费;父母是铁饭碗,到退休还能被誉为“为革命工作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工作从父母的儿女直接“降辈”成孙子;父母就算从16块钱挣起,但房子是分的,我们不吃不喝每月能攒够1平米是不是事实?所以说,我们爱看《奋斗》,不管“陆涛”这角色靠不靠谱,总归80后也有富翁,不管是电视剧还是话剧,或者今后的续集,我们还会看。而且80后剧看的人会越来越多,就像我们也看《金婚》啥的。现在的长辈说我们太前卫,不知道我们的后代看《奋斗》会不会又觉得我们太老土。。。
今天看了《奋斗》话剧版,有点兴奋。因为这剧开始相当靠谱了。靠谱的原因是本剧没有太突出“陆涛”的华丽,“向南”成了不折不扣的主角。尽管,按照演员的出场时间和谢幕顺序 “陆涛”还是男一号的地位。但是,从演出情况到谢幕时的掌声,袁成杰饰演的“向南”和于莎莎饰演“杨晓芸”都是最出彩的。
“杨晓芸”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模仿的好。我身边的朋友一再说:太像了,跟电视剧里的一模一样。所以说,于莎莎的掌声一半应该属于李小璐。当然,没想到于莎莎能这么出彩。因为“杨晓芸”的性格和行为特点本身就在话剧舞台上很吃香。所以说,于莎莎的哨子吹的也相当成功。
最让博主惊喜的是“向南”:袁成杰。没想到他能把80后的特质演的那么真实,把“向南”演得那么幽默,把角色重新塑造的那么成功。用一句话,你看袁成杰演得“向南”,会忘记文章。这对于任何一个演员都是十分不易的。就像我们看《恋爱的犀牛》,99版的我们始终不能忘怀,但是新版的也让我们对新演员竖起大拇指。剧本好是一方面,演员的塑造也很重要。不然,《恋爱的犀牛》怎么能演上千场都满员呢。一个好剧本加一组好演员是根本。
但《奋斗》话剧不同,一两个角色的精彩成就不了一部戏的经典。特别是“陆涛”扮演者张晓晨。整场的戏不伦不类,不温不火。前,没有80后大男孩的阳光,后,没有有钱公子哥的气派,中间,也没有夹在两个女人间的感情痛楚。里里外外,就是一个毫无性格,混混沌沌,无激情,无斗志的昏角。
假装潜水认为,之前一直争论“向南”到底应该魏晨演还是袁成杰演的话题可以到此结束。尽管,乐橙都知道博主也是半个橙子。但是,咱说话也得靠谱。魏晨失去这么出彩的角色绝对是巨大的损失,你们看过就知道了。但是以袁成杰的表现,恐怕再让导演改角是不可能了。倒是“陆涛”这个角色更适合魏晨。一是听说魏晨还有进组的可能,二是整场张晓晨饰演的“陆涛”效果最差,说不好听点,拖了整剧的后腿,三是,袁成杰的表现几乎无可挑剔。
所以说,导演要不就换演员,要不就给“陆涛”改改戏,最最最起码,张晓晨的戏路要调整。不然,不但毁了张晓晨,更毁了“陆涛”。要知道,一部剧男一号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夏琳”,表现的都太一般了。整部戏,都是二号、三号角色撑局面,最后再加上四号角色“猪头”的灵光一现,这剧就变味了。就好比《恋爱的犀牛》,你看完觉得“马路”是最“没戏”,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