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真人秀迅速发展,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除了央视和湖南卫视这两家老牌劲旅外,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新生力量也加入角逐。东方卫视先后推出《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等节目,江苏卫视《绝对唱响》、湖南卫视《闪亮新主播》、山东卫视《天使任务》、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河南都市频道《超级偶像》等遍地开花,中国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喧嚣。
选秀类真人秀的主要特点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先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选秀节目的关键元素有五个:
1.海选
“海选”最先是一个政治用语,用来描述全体村民自由提名村委会候选人。这个政治术语用于娱乐,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原先的意义。《超级女声》活动以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的互动性、参与性超强的“海选”为主要特征,只要喜爱唱歌并年满16周岁的女性,均可报名参加。通过层层淘汰选拔,征选出真正具备培养前途与明星潜质的歌手。《超级女声》的海选、拉票,娱乐界刮起一阵“海选”之风。《超级女声》的报名人数在2004至2005年一年内从6万人增加到近15万人。
《残酷一叮》宣传“节目打破一切传统尺度限制,无国界、无种族、无性别、无年龄区分。”它以展示普通人的白日梦为节目重点。来自各个阶层的不同职业、不同类型的人更能产生戏剧性,使节目充满张力;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普通人与他们的距离更近,能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要。观众在电视里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增强了对节目的认同感。
海选具有很强的心理接近性,让观众产生一种归属感,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收视效应。
2.游戏娱乐
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与选拔赛不同,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展现的表演内容是一个完整的表演过程。而传统的选拔赛的目的明确,是选拔所需的人选,只表现“秀”的成分,而缺乏“选”的过程。无论是国外的《美国偶像》还是国内的《超级女声》,其主要目的都不是要选拔出最优秀的歌手,而是制作一个好看好玩收视率高的节目,观众与其说在关注着这些大大小小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不如说沉浸在一个充满悬念与刺激的游戏而无法自拔。
“PK”一词原本出现在电子游戏中,意为“玩家之间的打斗”,用在《超级女声》的节目中,则成了“同台对决”的代名词,让市场来决定节目的运行轨迹。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每轮比赛之后,短信票数最低的选手就得被“待定”,与专业评委选出的选手进行“PK”,“PK”结果谁去谁留由场内35位大众评委当面投票决定。习惯无记名投票的人们在面对这种残酷透明的真实时,有一种愉悦的刺激感。
一次次的“待定”、“PK”、“投票”将残酷性无限放大,同时也将选秀节目的游戏本质体现得更为充分。可以说,在“PK”映衬之下,传统的游艺类节目显得淡而无味,全然没有选秀节目的这种戏剧张力,缺少了刺激与悬念。《超级女声》的“PK”制赋予了大众情绪体验和游戏感,使观众看节目时很容易引起共鸣,全身心投入。
3.秀出个性
表演选秀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类型,关键在于秀,节目注重通过营造气氛来激发选手个性特点的表现。也就是说,成功的选秀真人秀并不一定是选出了最专业的人才,但一定是推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正因为如此,《美国偶像》让歌唱素质平庸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华裔青年孔庆翔成为《美国偶像》的冠军,被评价为唱功并不是选手中最好的李宇春获得了2005年《超级女生》冠军。
《2006年我型我秀》节目的选手师洋几乎无唱功可言,可是他的另类舞蹈、自己设计的服装、夸张的道具,令评委捧腹的忘词、走调却使他赢得了大众的支持,成为2006年夏天出现频率最高,人气最旺的名字。
4.专业评委与大众评判相结合
传统的选拔赛常常是选取专业领域的权威作评委,在评价时评委要给出专业的评语或给出分数;表演选秀真人秀则不同,节目强调观赏性和娱乐性,注重收视率而非比赛结果,因此在考核方式上的专业性相对并不是太强,除了一些节目中还保留专业评委以保持其专业性外,还设置了观众的选择权,有的节目还完全由观众的投票决定比赛的结果。也就是说其娱乐性要强于专业性,评委的主观感受要强于理性分析和评价。
《超级女声》到了淘汰赛后期增加了“大众评审
选秀节目的五个关键元素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08-09-26 15: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