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覆盖的周迅距李米好多厘米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08-09-19 14:28:20

妮可-基德曼在《婚礼上的玛戈特》里演了一个神经质的姐姐,她的存在以及搅局差点逼疯妹妹,与《大开眼戒》比,妮可-基德曼更象一个不吝惜形象的演技明星,她变成了文艺神经份的姐姐,一个讨厌鬼。妮可特别的才能是你在任何电影里都能一眼看出她,但这并不全是她的错,比如《婚礼上的玛戈特》,不认识也从来不知道妮可是何方神圣的观众入戏很快,了解她的人就“隔”了去了,脑海叠印许多过去的画面,由是始终很难与戏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如果是以观众角度写关于电影《李米的猜想》作文,会得出这样的中心思想:大眼睛明星周迅使了吃奶的劲(注:此奶决非三鹿牌)扮演一个歇斯底里型女的士司机;如果是以影评人角度写影评,结论就变成了:周迅勇敢挑战自己,专门往脸上点雀斑,体现了久违的爆发力。程青松老师已经提前宣布《李米的猜想》是2008年度最佳电影了,这基本是继《油盐米》奥运主题歌后又一大关于“米”的盛誉,但我还不敢这么乐观。我有些问题:观众对周迅的使劲印象深刻后,还会象影评人那样入戏吗?在昆明,有这样一个操着文艺腔普通话的充满灵气女司机,陷入一场让人人格分裂的失踪事件,她遭遇的人南腔北调,这件离奇的事可信度有多大?对影评人来说,可信可能并不重要,电影本来就是虚拟艺术,但观众很难买这个账,他花钱要看的是故事,而不单单是难以描述形如一氧化碳的爆发力。

我一直怀疑所谓“度身定做”是一个贬义词,对电影本身来说,它是一个听起来很漂亮的阴谋,《李米的猜想》如果是为周迅“度身定做”的话,它伤害了电影本身,也不一定对事主有利。周迅演得很卖力,弄得有点疑似年轻版窦唯的邓超,甚至王宝强都很努力,眼球快夺眶而出,青筋冒了好几次,但他们的努力可能正好误伤了电影最该呈现的真实感,而显得有点跳有点游离。商业片可以“度身订做”,因为这就是给演员本身做的大广告,对演技要求不太苛刻,偏文艺的片子为某人度身定做的话,风险会变得很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极易找不到进退腾挪空间。

《李米的猜想》故事其实不错,结构似乎有点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还在演员选择。周迅为李米的牺牲有,但还不够,做到《秋菊打官司》里面的巩俐,从外貌到谈吐都跟电影本身融为一体,可能更让人心悦诚服。导演在这样的格局下其实担不了多少责任,看得出他引导观众看下去,使他们对人物、故事着迷的努力,但这样的努力总容易被自觉或不自觉打破。

很有天赋的周迅也许正处在希望漂亮和希望不漂亮的挣扎点上,要跨过去,点雀斑是方式之一,但转变过程不会只是点一点那么轻松。距真实、生动、不再跳出“周迅”二字的李米还差好多厘米,周迅很遗憾只演出了徘徊,观众可能还得等待。

谭飞/文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