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2003年的中国独立影像年展(CIFF),今年已举办至第五届,近日,CIFF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举行了60多场公开放映,由王小帅、田原、李康生、朱其、郝建组成的终评委员会从中评选出CIFF大奖、评委会奖、学生短片奖三个奖项,其中CIFF大奖被北京导演彭韬夺得,实验短片奖因“阐释过度、画蛇添足”的硬伤,空缺不授。
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自创立起,就定点于南京举行,今年的展映活动继续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南京的四个展映场地分别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视觉艺术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所用空间是教室和教工活动中心。由于场地分散,看完所有展映影片并非易事,评委之间笑称“看一年电影的力气,在五天间全部花掉了”。
为期五天的展映活动,分CIFF剧情片竞赛单元、学生短片竞赛单元和实验短片竞赛单元以及“广阔天地”展映单元进行。经过五天的放映活动,评审委员会决定将CIFF最高奖授予《血蝉》。《血蝉》讲述的是骆江和桂花夫妇买了一个名叫小蛾子的十一岁女孩,在街上乞讨,为他们赚钱并最终出逃的故事。终评委员会认为:“导演用一个被动、受人摆布的女孩的遭遇串联起一系列人物的事件,相对准确地把握了边缘人群以及相关群落的生存现实,呈现了当下中国某些人性状态。”
CIFF的评委会奖和最佳学生短片奖分别被《街口》和《七号病房》获得,两部影片的导演王晶、张天辉均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们和《血蝉》的导演彭韬各获一座拳头造型的奖杯,以及奖金。评选委员会表示,他们希望年轻的创作者能从握紧的拳头中获得力量,“当你们为下一步新片寻找资金时,你们可以拿出这个拳头,告诉他们自己的实力和力量。”除此之外,此次评审委员会还为《美食村》增设CIFF“评委会特别推介奖”,对其脱离了过去十年“县城电影”影像美学的支持和赞赏。
“田里收的麦子每年都是一样的”
和往届一样,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以民间赞助为主要活动基金,南京艺术家李继开为独立影展捐赠了一幅画作。影展艺术总监张献民称,影展刚开始时只有几千块钱的资助,后来涨到了几万,现在已经有了几十万的资金支持,但是这并不会改变独立影展作为一个没有红地毯和盛装、没有鲜花和香槟的电影聚会。
独立影展举行的五年间,也在发生变化,“影展已经从电影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发展成一个正规化的、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活动,不再需要为独立影像的数量和质量过于担心”,作为影展发起人之一的曹恺认为,中国独立影像的创作群已经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铺展开来,其中包括各个年龄层和各个文化领域的横向跨入。
有不少学生指责影展的寒酸,张献民说,“无论影展以后的规模怎么扩大,寒酸会作为一个原则,一直坚持下去。”
初评评委、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主任王方从第一届开始就参与影展工作,王方说,从去年开始,参展影片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题材上还是显得狭窄。今年的剧情片以关注中国县城以下一级的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居多,和纪录片人相比,剧情片导演更容易将独立作为一个标签。“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独立影展不应该是一个标签,一个圈子的趣味和自我欣赏,不应该是自己玩的反对派游戏。”
此次影展期间,有批评者认为影展的展映影片习惯性地关注妓女、下岗工人以及社会边缘人群,不过对于这一问题,影展艺术总监通过影展期间每日出版的《场刊》表示,“只要妓女和下岗者还在以10年前的方式生活和工作,为什么我们要期待以所谓新的方式拍摄他们?田里收上的麦子每年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