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闭幕式 京典流芳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08-08-26 21:41:36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396名“圣火”表演者攀上“记忆之塔”,在立体表演空间进行各种高难度动作的人体行为表现,整个“记忆之塔”幻化成一簇巨大的圣火,在人们心中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这个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灵魂”作品,是艺术家们和演职人员历经1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铸成的艺术精品。

  源于苗族踩刀梯

  制作花30吨钢材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执行副总导演章东新接受采访时介绍,2006年11月11日,闭幕式团队刚刚成立,最初的创意中就有这么一个“塔”,这是从苗族的踩刀梯表演中获得的灵感。团队最早的设想是用搭梯子的方式进行,由于存在安全隐患而放弃。最后,主创人员找到了现在的形式,就是由人去攀登“记忆之塔”。396人徒手攀登,更加直观地体现拼搏精神。2007年底,在核心创意的实施中,团队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演员们在攀登“记忆之塔”的同时,还要通过搬树枝、垒树枝等方式,把“记忆之塔”垒成“记忆之树”。攀上树的人带着叶子,将“记忆之树”变得郁郁葱葱。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通过数码投影技术将图像投射到“鸟巢”的碗边上。这些图像撷取了奥运会16天的珍贵镜头,通过360度银幕强化了人们的记忆。

  “记忆之塔”用了一年时间设计制作,花了30吨钢材,塔能够伸缩,由五层升降结构组成,最高可升至25米,相当于8层楼高。最大承载能力为20吨。最底端直径为20米。

[page_break]


“记忆之塔” 新华社 图

  部队文艺骨干

  历经10个月排练

  在“记忆之塔”上进行这样高难度的表演,需要胆大心细,更需表演者有充沛的体能和相互间极强的配合协调。承担这一任务的396名表演者全部都是来自部队的文艺骨干。

  据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透露,“记忆之塔”可以说是编导人员和演员们共同创作的精品。对于编导而言,最初只是一个创意构思,这些演员们在排练中,和编导一起摸索,通过10个月的排练,最终实现了导演的意图。塔刚搭起时,编导们刚上到第一层,就头昏眼花。但现在,演员们能够自如地在塔上进行各种形体表演。从塔底到塔尖,演员们现在只需要12秒左右。

  熊熊燃烧的“圣火”,塔面上立体的跑道,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一个个精彩的造型从最初的构思,到一次次的排练,终于凝固。

  “记忆塔”塔体训练是闭幕式表演的核心内容,要求每名塔体组成人员既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头脑,又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闭幕式表演的成功和精彩。

  正是在396名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记忆之塔”以其强烈的震撼力成为闭幕式的最大亮点。据新华社

[page_break]


昨日,鸟巢,“记忆之塔”矗立在场地中央 新华社 图

  画卷合拢 圣火熄灭

  8月24日晚9时20分许,北京奥运会圣火在“鸟巢”的主火炬塔缓缓熄灭,圣火熄灭的方式充满诗意——几名外国运动员以卷起中国画轴的方式,将8月8日点燃的主火炬塔上的圣火慢慢熄灭。这一创意同开幕式圣火点燃交相辉映,充满着诗意。

  当晚9时21分,在“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标有北京奥运会会徽的飞机舷梯,在进入机舱前,他们从背包中拿出了一幅中国画卷,徐徐打开。“鸟巢”顶上的碗边显示屏幕变幻成红色的跑道,特效灯光在“空中跑道”上投射出北京奥运会每一天的精彩瞬间,运动员们为实现奥运梦想而奋力拼搏的感人画面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随着场地中心地坑里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记忆之塔”缓缓升起,两名“运动雕塑”表演者站在“塔”顶,在空中缓慢展现着各种运动造型,向人们传递着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在动人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声中,“空中跑道”上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