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揭秘
“孟杨”性格不合
分久必合再度卫冕
赛场上的“孟杨”组合威不可挡,但其实很少人知道,他们两人在现实中只做搭档却从来不是朋友。孟关良右舷划桨,杨文军左舷发力,他们是天生的对手,平日训练里甚至很少交流;纵使作为搭档他们历史性地夺得了雅典奥运会金牌,那一刻孟关良和杨文军并没有像其他队友一样拥抱在一起,他们选择了各自对天长啸。
雅典奥运会后,两人没有再进行配合,至于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沟通。两人的技术能力根本不是问题,在默契度上也不是问题。2005年世界杯上,他们两个在一年没配艇的情况下,配艇四堂课就划出好成绩,可见他们在雅典奥运会前培养的默契度已经深深在两人心里植根。但是默契不等于沟通,他们日常关系不错,但是沟通却很少,因为个性的迥异。“两个人都可以有主见,但思想必须统一。”孟关良说。杨文军也表示,两个人必须同时放弃一些东西,都要做出牺牲,才能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就像雅典奥运会前一样。
正为这种默契,在昨天的决赛上两人再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让北京顺义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再次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成长故事
孟关良是鲁迅老乡
幼时曾爱划乌篷船
昨天孟关良和杨文军配合,卫冕男子双人划艇500米的金牌。而说起孟关良在划艇方面的天赋,想必跟他从小就会划乌篷船有一定的联系。
孟家住在离鲁迅故乡绍兴东湖景区不远的东湖乡,那里水域宽广,水流众多。早几年,交通还不便利的时候,大家要走个街,串个户,主要还得靠那乌篷船来来回回,那里的男丁也大都会撑船。孟关良的爷爷孟陆八曾经就是一名船工,父亲孟张寿也做过水运,经常跟着父亲出出入入的孟关良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划船。
据孟关良母亲介绍,儿子刚刚9岁大,便能撑得一艘大的乌篷船,臂力惊人。1986年的时候,孟家打算在附近盖一栋新房子,但包括河沙等原材料,必须得到离东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邻镇去弄回来。当时还只有10岁的孟关良便和母亲两人,摇着硕大的乌篷船过去了,来回2个多小时的路程,母子俩轮番上阵,没过多少工夫,这新房子就盖了起来。
杨文军3进3出国家队
曾与孟关良是竞争对手
“孟杨”组合给外人的印象往往是两个人无比默契和无比亲密。但是,孟关良/杨文军这对搭档之前并非如此。此前的国家集训队中,两个人颇有“一山难容二虎”的感觉。首先,在教练决定让两个人搭档时,小将杨文军的脑子里想的是“二号位只有跟着前面划的份”。
在孟关良和杨文军搭档以前,国家队内孟关良一直都是杨文军赶超的对象,他们两个人平日训练里甚至很少交流。孟关良是国家队的老大哥,且有着雄厚的实力。不过,2002年杨文军进入国家队,让原本毫无悬念的划艇比赛增色不少。
身高177cm的杨文军在肌肉的力量上并不占优势,但刚到国家队几个月的杨文军就对孟关良形成了威胁。如此一来,孟关良更加刻苦训练,以保持自己的优势。而一向不服输的杨文军,也一直不愿接受总是输给孟关良的现实,自从17岁进入国家队以来,孟关良不败的神话就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阴影,而超越则是他最大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对手,而对手是没有友谊的。杨文军争强好胜的性格终于激起了自己潜在的实力。三次被送回省队,三次又因为成绩进步重新回来。起起落落的经历中,杨文军终于在2002年全国冠军赛中以微弱的优势第一次赢了孟关良。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8个月,教练马克决定让两人搭档双人划艇。雅典夺冠,当时两个人没有拥抱,只有对天长啸。四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冲刺之后无奈落水,救生艇上庆祝也成了独特一景。
本版稿件 本报奥运报道联盟 发自北京 最爱李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