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为灾区倾情疗伤概念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08-06-04 08:10:12

“创作的整个过程,我们身边都有心理学专家”

  华商晨报:音乐有抚慰心灵的作用,但疗伤专辑的提法还是头一次,当初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小柯:其实这是很自然的冲动,地震发生以后,我一直在想我能做些什么。5月13号我就写了赈灾歌曲《相信》,后来捐钱,又想到献血,但因为我之前做过手术,不适合献。我总在想我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知道灾后有七类人特别需要心理治疗,儿童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一想到这个,我就去做了。

  华商晨报:这段疗伤音乐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

  小柯:这段40分钟的音乐包括4首歌和4段念白,歌曲有孩子熟悉的童谣《小燕子》,也有我写的《小朋友别怕》、《和我一起唱》和《催眠曲》,歌曲中间穿插着一些能令孩子产生美好想象的儿童故事,还有一些引导性的话语。

  华商晨报:讲故事的旁白部分是找什么人录的?

  小柯:本来我想找一些名人来录,但是心理专家说,这个时候,名人的声音不如一个好声音更有作用,于是我找了十几个传媒大学的学生,他们比较专业,而且声音年轻、温和。其实我自己之前也念了一遍,但专家说我的声音很恐怖、很压抑,小朋友听了会害怕。

  华商晨报:你在心理学方面有研究吗?怎样保证这个音乐的心理疏导作用?

  小柯:创作的整个过程,我们身边都有心理学专家。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都严格经过他们的监督,这并不是普通的艺术创作。专家们给我讲了很多心理治疗的方法和要点。在音乐的每节之后,都会有一句:“这个故事你听了之后觉得高兴吗?如果你觉得高兴,就对身边的人笑一下,然后讲给身边的人听。”

  创作体验

  “每个音符、每个字,我们都小心翼翼”

  华商晨报:你写过很多音乐,包括前不久刚创作的赈灾歌曲《相信》,但是这一次的创作体验一定很不一样吧?

  小柯:是的。这次的受众太特殊了,创作过程跟以往也很不一样,每个音符、每个字,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错刺激到孩子。同时要保持温柔、熟悉的感觉,最起码不能伤害到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希望对他们的内心起到安抚作用。

  华商晨报:因为这次做音乐的对象是灾区儿童,所以在选材上是否有特殊的考虑?

  小柯:这段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安定下来,摆脱心理上的阴影。比如《小朋友别怕》这首歌就是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别再紧张。《和我一起唱》是想让他们真的能唱,通过音乐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图画。《催眠曲》是想让孩子听了之后能好好地入睡。

  华商晨报:做这样一段疗伤音乐,前后经历了多久?它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小柯:十天左右吧。成本没有办法计算。如果我们平时做唱片,40分钟长度的音乐几十万是打不住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没法衡量的。我做的是歌曲部分,还有一个音乐人叫陈超(《想唱就唱》作者),他负责配乐部分,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是义务做这件事,没有人收费,说干就干。

  送给孩子

  “他们能冲身边的人笑一笑,我们就很欣慰了”

  华商晨报:我了解到,这段疗伤音乐是存到MP3中送给灾区孩子的,为什么想到将歌曲传到MP3中呢?

  小柯:我做事的原则是第一部分要做好,第二部分是做到,这个就挺难了。这个介质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做的唱片肯定是不行的,他们没法听,也没有广播,后来联系到某MP3厂家,他们提供了1000个播放器和太阳能充电电池。

  华商晨报:有消息说你刚刚去医院看望了几个在北京接受治疗的灾区儿童,他们听到音乐后的反馈如何?

  小柯:我已经跟那边的医生打好招呼了,他们会收集孩子们的意见,大概两三天以后能有一个反馈。

  华商晨报:对于这段疗伤音乐的作用,你有信心吗?

  小柯:作为一份送给灾区孩子的礼物,他们在听到这些鼓励性的音乐后,能冲身边的人笑一笑,我们就很欣慰了。

  华商晨报:之前你提到灾后有七类人需要心理疏导,是否有计划针对其他人继续做这样的音乐呢?

  小柯:我提到的这七类人除了儿童,还有青少年、成人、老人、失去亲人的灾民、因震变残的灾民和救援人员。我非常想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策划案。孩子们会在你的引导下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成年人不同,所以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但我会尽力去做。本报记者 王皓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